零售经理人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零售经理人 >> 商业趋势 >> 行业态势 >> 正文
华润万家、联华也杀入 零售业药妆“混战”
http://www.redsh.com 2012-02-22 红商网 发布稿件

  红商网讯:在中国内地市场向来一家独大地霸占药妆市场的屈臣氏,也许会发现身边多了几张陌生的面孔,除去万宁不说,华润万家和联华超市已经悄悄涉入了这一业态,药妆市场的战火就此点燃。

  洗牌开始

  据记者调查,作为最早进入内地药妆连锁业态的港资品牌屈臣氏,目前门店数已达到1000家。而同样有港资背景的万宁药妆连锁门店在内地也已达到200家,计划2012年还将继续开店60家。

  与此同时,内资零售企业面对药妆连锁业态也不甘落寞。

  华润万家健与美零售连锁品牌El vivo药妆店已于去年8月在西安正式亮相。“店铺主营化妆品、个人护理用品、保健品及食品百货类商品中,进口商品的占比超过30%,而“独享”商品占比高达45%。我们的模式偏向万宁,食品类商品以快消为主,没有屈臣氏多。”华润万家公共事务部经理姜艳表示。在此之前,华润万家在香港已开设11家药妆店铺。

  另一内资品牌联华超市股份有限公司与日本GROWELL集团和上海每日通贩合资组建的药妆合资企业“联华每日铃商业有限公司”,目前门店选址正在紧张筹备中,开业指日可待。记者通过联华相关人士了解到,联华药妆店首店将在上海布局,并利用联华现有标超转型网点资源进行拓展。

  上海联华超市联华超市总经理华国平表示:“ 2012年联华每日铃在上海市中心开设8家门店,目标营业额9亿日元(约7500万元人民币)。预计到2016年门店达48家,营业额110亿日元,并计划上市。”

  有调查显示,过去3年间,中国药妆品市场的年增长率约为10%~20%,相当于欧洲市场的两倍,总额已达480亿元。倘若国家政策层面能在一定程度上给予扶持,中国药妆品市场最终能达到1000~1500亿元的规模。

  “蛋糕”是不小,但是真正能吃到口并享受其中美味的零售企业又有多少呢?

  南橘北枳

  事实上,国内药妆市场并不像看上去的那样美。记者在参观新东安商场万宁店铺的一个小时内,来此购物的顾客寥寥无几,对比在底层商铺的屈臣氏来说,显得有些冷清。

  据悉,万宁在香港竞争获胜的一张王牌,便是通过对药品的经营,并请医生驻店为消费者提供免费健康指导,但要将这一模式复制到内地并非那么容易。在内地经营药品需要取得卫生部门牌照,而万宁作为零售企业存在资格障碍,其在香港的优势和特色难以发挥。所以在大陆开设的屈臣氏和万宁药妆店铺,药品的占比份额被压缩,主要以化妆品和个人护理用品为主。

  同样受此政策制约的还有初入药妆市场的联华超市。“我们也在考虑零售企业是否能取得卫生部门的经营牌照而努力,但是目前来看还没有确切消息。”联华内部人士透露。

  没有了牌照,药妆店另一个缺陷接踵而来——品同质化现象严重。

  在万宁,除了极少数国外产品独有外,大部分个人护理品牌同大卖场和超市产品并无差异。虽然万宁自有品牌不少,但是顾客对万宁自有品牌的认知度还不高。

  记者在网上查询新闻了解到,作为内地药妆大佬的屈臣氏,近几年也频繁传出自有品牌的负面新闻。

  北京工商大学教授洪涛告诉记者:“药妆店开发自有品牌可以有效降低产品成本,突显出企业自身的价格优势;但是对于产品生产环节方面要严格把控质量关,要对消费者负责。”

  百变药妆店

  虽然药妆店有诸多困难因素,但是在面对如此诱人的市场前景下,各商家也积极在营销方面推陈出新。

  为了吸引消费者,华润万家药妆店铺在提供健康与保健、个人护理、护肤及美容、礼品糖果等逾5000种商品的基础上,还为顾客提供免费的皮肤湿度测试、血压测试项目,增加药妆店的附加值服务。

  屈臣氏则开始将触角伸入电子商务领域。记者了解到,屈臣氏淘宝商城旗舰店将以自有品牌为主,同时还会不断加入屈臣氏实体店独家品牌以丰富其产品线。其产品与实体店的产品价格虽然会基本保持一致,但会根据不同的网民消费特性、B2C平台的促销政策以及季节的不同推出不同的产品促销和推广策略。

  紧随其后,万宁为了有别于屈臣氏,在广州太古汇负一层开创了新概念店,作为万宁中国的另一个新起点。

  万宁母公司牛奶集团北亚区地区副董事、中国行政总裁李国栋此前曾表示,万宁此次在新概念店中进行了转型尝试。一方面引进了部分高端香港独家专卖产品,比如来自澳洲的花皙蔻、英国的MJ,以及健康营养品专业品牌GNC、香港老字号东方红系列等,使新品牌占比高达30%;另一方面,则在店铺设计、产品陈列上更突出专柜设置,使其与香港门店保持一致。“我们希望以高端产品试验市场,如果效果达到预期,将会在全国网点铺开。而我们新开店及旧店整改也都将采用新概念店模式。”

  洪涛表示:药妆店的主要特点之一便是体验式消费,商家要做好产品售后服务,不要产品卖出去就“变脸”。

中小零售企业:生活在后进场费时代

美国一月份零售额稳定增长0.4%

2011年百货零售业成价格欺诈重灾区

英国零售业处境困难 去年平均每天关14店

商务部促网络购物 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网店

50家大型零售企业开局失利 增速放缓近20%

商务部十二五促进零售业发展指导意见

好孩子集团零售业务拟最早明年上市

成都商业零售卖场扎堆 呈现人气不足

2011年12月南非零售额增长6.7%

成都餐饮业零售总额破320亿 九成无上市计划

中国在澳最大家具零售企业进入倒闭清算程序

零售药店生存危机 药品零售业重组提速

家电零售达极致 苏宁扩军百货家居市场

因通道费成众矢之的 零售业又遭“妖魔化”

谁懂海航对零售商业的企图?

服装零售陷怪圈:进商场比出厂价高7倍

广州零售和餐饮业:春节销售10年来最差

东阿阿胶上调阿胶零售指导价10%

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 宁波将集中整顿

搜索更多: 零售

来源:中华合作时报·超市周刊  冯磊 责编:寄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