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经理人  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零售经理人 >> 商业趋势 >> 消费市场 >> 正文
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崛起之路
http://www.redsh.com 2012-02-14 红商网 发布稿件

  红商网讯:近期,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相关数据,春节期间,中国人海外奢侈品消费总额达到72亿美元,同比增长28.57%,增幅远远高于年前预期的15%,而在2011年和2010年春节期间,这一数据分别是56亿美元和49亿美元。面对国内旺盛的奢侈品需求,我们不禁要问,中国有奢侈品品牌成长所需要的土壤吗?中国企业何时才能培育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奢侈品品牌?投资者又如何才能分享到中国本土奢侈品市场的快速成长?

  奢侈品在国际上被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其三要素被概括为“好的、贵的、非必需的”。从经济学意义来看,购买和消费奢侈品实质是一种高档消费行为,本身并无褒贬之分,其目的不外乎消费者实现保值增值、彰显身份地位,以及承载人性对完美事物的追求,但在汉语词汇和民众的概念中,奢侈品却似乎更多地被赋予了炫富、贪腐、挥霍浪费的贬义,由此成为了一个“敏感”词汇。

  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中国人已经让中国成为了全球占有率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据世界奢侈品协会发布的数据,截至2011年年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而另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迄今为止中国还没有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奢侈品品牌。庞大的市场需求蕴藏着巨大的商机,这一块阵地中国企业不去占领,其结果必然是拱手让人。

  借用鲁迅先生的著名演讲《未有天才之前》,我们的问题是,未有奢侈品“中国品牌”之前,中国有培养奢侈品品牌的土壤吗?个人认为,要寻找这一问题的答案,可能至少需如下三个视角,供读者商榷:

  其一,舆论导向。中国已经不可能再走回头路,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也必然会有更高层次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求,作为消费者,这部分正常需求应该得到尊重。然而,因为 “吸引眼球”和“民众情绪”,作为一类商品,中性的奢侈品被强加了诸多贬义的色彩,在这样的舆论氛围之下,中国能够诞生具有国际影响力、能够走出去的本土奢侈品品牌吗?

  其二,政策环境。世界奢侈品协会相关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中国内地的奢侈品消费总额虽然高达17.5亿美元,但尚不及境外72亿美元的1/4。因此,在扩大内需、促进消费的大背景下,如何将旺盛的奢侈品购买力留在境内,已经是摆在政策制定者面前的迫切问题;在此基础上,扶持民族高端消费品品牌也应是题中应有之义。

  其三,企业战略。所谓战略,简单理解即为企业在特定环境下的选择与取舍。在上述舆论和政策环境约束之下,中国企业要培育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本土奢侈品牌,其难度不可谓不大,但也不是完全没有作为的空间。以A股上市的一家民族品牌企业为例,地域禀赋和特定资源的稀缺性使得品质上乘的产品初步具备了成为奢侈品的潜质,而公司在产品战略定位上也刻意进行了区分,彰显了企业家智慧——逐步将更为稀缺的产品打造为针对少数高端人群的奢侈品,而将公司生产的平价产品定位为普通患者能够负担得起的治病良药。

奢侈品消费火爆背后的“中国式隐忧”

当奢侈品消费成为时尚 “未富先奢“有错吗

中国消费者为何热爱奢侈品?

PRADA入股奢侈品代工厂的图谋

从奢侈品贩卖到消费 中国的演变

奢侈品巨头:中国市场肥而“难啃”

中国奢侈品市场竞争门槛日益抬高

高端百货将充分受益于奢侈品增长

中国成全球最具购买力奢侈品消费国家

欧美没落品牌在华受追捧 巧妙营销变奢侈品

或成奢侈品 洋奶粉10年质量“不靠谱“盘点

奢侈包围:中国奢侈品消费背后的隐忧

洋奶粉价格平均三月一涨或成奢侈品

奢侈品在中国已是成功代名词

茅台为什么不敢当“中国奢侈品”?

价格标杆缺失 奢侈品在中国容易成成功符号

年入百万? 二手奢侈品店背后暗藏暴利

中国成奢侈品消费头号大国 二三线成增长点

内地奢侈品市场超千亿 富二代成消费主力

卧底代工工厂调查 探秘奢侈品高价之谜

搜索更多: 奢侈品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责编: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