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商网讯:钻扣、铆钉、珠绣,拉链,时下服饰上的饰物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饰物美则美矣,也成为许多消费者的烦心事:小配饰容易出现掉落、褪色、变形等问题,出了问题想找相同的配饰修补往往很难。因一个拉链损坏,导致消费者对一件衣裳既穿不得,扔了又可惜的现象屡见不鲜。近年来,服装类配饰投诉与日俱增。
服装类配饰维修难
在北京某媒体工作的罗先生2010年12月在北京翠微百货龙德店花2000多元购买了一件JACK&JONES品牌皮衣。穿了两个月便放置起来。去年冬季,他再将衣服拿出来穿,不慎弄坏了衣服拉链。罗先生拿着衣服到专柜维修拉链,商场专柜营业员表示,产品的保修期限为自销售之日起6个月内,罗先生的衣服已不在保修的范围内。而且专柜也没有类似的备用拉链可以用来替换,只有厂家有备货,要维修需要消费者自己与厂家联系。无奈,罗先生致电该品牌天津的售后电话,对方表示厂家每年都会更新产品,为避免衣服过时不好卖,因此每批衣服的存货并不多,纽扣、拉链之类的服饰配件没有什么存货,不好维修。
配不到拉链给罗先生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衣服穿起来不方便,而且穿上了也不显档次。但2000多元的衣服因为一个小瑕疵就不穿了,又实在可惜。
鞋子上的小配饰也很容易出“状况”。江苏省消费者顾女士一双花了近600元的皮鞋穿了不到一个月,鞋上的铆钉装饰就掉了一个。鞋店称,这种样式的鞋子厂家只做了一批,饰物很难配到。另外,鞋上的饰物,不在“三包”之列。顾女士只好找鞋店修理,也没有找到颜色、大小合适的铆钉。如今,鞋子只能搁置在家。
相关法律存空白
随着审美观的变化,时下消费者除了关心服装鞋帽的实用性外,越来越关注这些生活必需品的时尚感和养眼程度。越来越多的商家也在服饰上通过添加图案、色彩、配饰等元素凸显自己的产品。但遗憾的是,动辄上百元上千元的时尚衣服,维修起来却让消费者犯难。
从一些修鞋店、改衣店了解到,一些服饰上的配饰颜色、形状都很个性化,掉落之后很难找到一样的配件替换。一些消费者到维修店只能找一些看上去差不多的将就配上。问题是,替补上的配饰在形状、色泽上与原件已有很大差异。一位维修过高跟鞋的女士表示,自己鞋子上的拉链坏了,却苦于找不到与原件一模一样的,只能找差不多的配上,但总觉得不如以前好看,好端端的品牌鞋变得像山寨货。一位在外企工作的白领说,自己购买的衣服价格很多都在千元以上,但只有部分衣服会附送备用纽扣、小块布料等物件,出现服装饰物掉落的问题,维修起来很不方便。
据了解,目前尚没有一部法律或行业规范,能够帮助消费者解决服装饰物掉落带来的烦恼。我国除了鞋类有相关的“三包”规定之外,服装等商品并未纳入“三包”目录,一旦出现服装售后问题,就会陷入权益维护的困境。一位服装品牌的销售人员表示,这是由于服装属于快消品,此类商品淘汰更新的频率很高,不像家电等耐用品,有很长的使用期限;再者,即便消费者购买的服装出现了问题,因为服装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洗涤、保养等步骤,很难界定是否属于质量问题。即使有规定也很难细化到服装类配饰这方面。
相比衣服鞋帽配饰难维修,花几十元到几百元就能买到的电水壶、电饭煲、加湿器等小家电维修起来却容易得多。目前,国内一些大型品牌家电厂家以及国美、苏宁等家电零售企业,在售后维修服务方面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体系。包括售后维修人员储备、技术能力、管理规范,都具备了雄厚的实力,家电厂家的售后服务网点基本能跟随销售渠道的拓展而铺开。如一些品牌家电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体系,实现家电“服务全天候,价格全透明,上门维修易”,受到消费者的肯定。此外,《关于“十二五”期间规范发展家电维修服务业的指导意见》等一系列意见的出台,对清理家电维修各种不合理收费,严厉打击黑网点、乱收费和欺诈行为,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保证。
“现在的人都是高档消费了,问题是高档服装有时候坏了,找个专业的地方修一下都没有,降低了衣服的使用效率。”罗先生表示,现在国内的一些品牌服饰价格比一些小家电的价格贵得多,维修难得多,应该引起商家的重视。如果有专业的维修店铺维修,只要维修费用别超过衣服价格的一定比例,消费者应该都是能接受的。
尽管国家没有将服装列入“三包目录”,但有些地方已经先行一步,出台了有关的“三包”条例。
西安:西服、大衣、裘皮服装三包期为6个月;羊毛衫及其他服装、床上用品三包期为3个月;童装、针织内衣及纺织制品三包期为1个月;凡购买100元以上的针纺织品、服装类商品实行“三包卡”制度。有下列情况之一者,给予更换或退货,不收折旧费。如,左右衣袖、裤腿宽窄、长短不一致、裤缝歪斜、疵点、色差超过标准者;正常使用后,面料严重起球、破裂超出标准要求者;正确洗涤后,粘合衬出现严重起皱、起泡超出标准要求者等。上海:50元以上100元以下的为30天,100元以上的为90天,300元以上的为120天。
中消协发布过节消费提示:节日理性购物 情人节临近 杭州恋人们尝试“错峰”消费 春节消费霸王条款增多 商家敛财花样多 龙年春节消费呈现出结构性和区域性变化 从奢侈品贩卖到消费 中国的演变 欧元区1月消费者信心指数初值小幅上升 商务部酝酿消费激励政策 节能环保或成新推手 超市乱收费 先苦供应商终伤消费者 中国游客欧洲游 消费能力“过人” 商务部:2012年重点从三方面促进消费 英伦品牌卷土重来 得益于消费者品味转变 欧莱雅广告图英国遭禁 被指误导消费者 挖掘淡季商机 北京商企四招迎战消费淡季 春节黑龙江市民刷卡消费2.7亿 同比增2成 服饰低线诱惑:消费巨头掘金中国内需 惠氏幼儿奶粉里钻出活虫 消费者自费做检测 龙年春节消费理财:国人呈现稳健心态 洛阳春节餐饮企业挑大梁 酒类消费火热 居然之家等家具以旧换新 接力促消费新政 温州春节消费超市火爆 酒店生意难做 搜索更多: 消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