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体到大中华大区,根据财报,前三季度大中华大区销售额为35.50亿瑞士法郎,同比下降2.0%,其中汇率造成4.7%的负面影响。
奶品业务拖累了雀巢大中华大区的增长。雀巢在财报中表示,今年前三季度,婴儿营养业务、糖果业务均实现了中个位数增长,咖啡业务实现高个位数增长,专业餐饮和调味品业务取得正增长,普瑞纳宠物护理业务保持了双位数的增长。而奶品业务呈现负增长,这反映出乳制品市场放缓的趋势。
中国市场提价策略或难持续
雀巢成立于1866年,总部位于瑞士,旗下有雀巢、太太乐、徐福记等多个品牌,涵盖咖啡和茶、乳制品和冰淇淋、宠物食品、营养保健产品、饮用水、巧克力和糖果等食品领域。
这家已经成长为全球巨无霸的食品饮料集团,也是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企业之一。雀巢官网显示,其最早在1908年就在上海开设了在华的第一家销售办事处。目前雀巢在国内运营22家工厂、3个研发中心和5个创新中心,拥有超过2.6万名员工。
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市场已经成长为雀巢的重要战略市场,2023年大中华大区总销售额占据雀巢整体销售额超过5%。
拥有庞大消费群体的中国市场,愈加受到雀巢重视。雀巢中国业务曾在原CEO施耐德的推动下,于2022年迎来创立以来的最大一次调整,即将大中华大区从亚大非大区中分拆,独立为全球五大区之一。
同时,独立后的大中华大区也迎来了首位本土CEO张西强。当时,张西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雀巢将大中华大区作为一个单独大区管理,体现了中国市场的重要性。
但随着今年新帅上任,雀巢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再次发生改变,独立仅两年的大中华大区被重新并入亚大非大区。张西强在内部信中强调,本次组织架构和执行董事调整的目的,并非因为涉及区域的业绩表现不佳,中国依旧是雀巢在全球最重要的战略市场之一。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此次雀巢对大中华大区的调整,或许出于降本增效的考虑。雀巢作为全球食品饮料巨头,具备规模效应、品牌效应以及研发、供应链完整度等优势,此次组织架构的调整可看作雀巢为应对未来整个市场变化,所作出的降本增效的选择。
不同于雀巢在其它四大区由涨价拉动业绩增长,在全球消费者对价格更加敏感,以及中国饮料、咖啡市场大打价格战的背景下,大中华区增长的核心驱动力是产品销量。
以2023年为例,雀巢整体有机增长率为7.2%,其中定价贡献率达到7.5%。但大中华大区的有机增长率为4.2%,其中销售贡献率2.5%,定价贡献率仅为1.7%。
今年上半年,大中华大区的定价贡献率为-1.3%。雀巢称,主要受到食品饮料行业激烈竞争的影响。今年前三季度,大中华大区业绩的定价贡献率为-1.5%。这是雀巢同期五大区中,定价贡献率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大区。同时也是大中华大区自2022年以来,首次出现定价贡献率为负的情况。
10月18日,时代周报记者就应对国内市场竞争策略等问题向雀巢方面发送采访邮件,截至发稿暂未得到回复。
来源:时代周报-时代在线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