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门店来看,2015年时,百果园门店刚刚突破1000家。随着不断开店扩张,截至2023年末,百果园线下门店共有6093家,较上年同期净增加443家。其中,加盟门店6081家,自营门店12家,加盟门店占比高达99.8%。
需注意的是,2023年,百果园业绩贡献主力加盟门店的收入由上年的88.51亿元降至85亿元,同比减少约4%;自营门店收入从0.61亿元降至0.48亿元。
这也意味着,百果园监管的加盟门店平均年收入正处于下滑状态,该指标从2022年的200万元降至2023年的180万元,降幅达9.8%。
同样下滑的还有百果园的零售总额。2023年,百果园门店零售销售总额与线上零售销售总额合计为141.71亿元,较2022年的145.8亿元下滑2.8%。
品控等问题涉诉近两千条
百果园于2001年成立于深圳,主营水果专营零售,2023年1月16日正式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成为“水果连锁零售第一股”。
百果园最近的日子不太平。在今年“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期间,百果园被曝出武汉银海雅苑门店存在使用腐烂水果制作高价果切、隔夜水果存放冰箱后次日充当鲜果售卖、随意定义车厘子等级等乱象。
针对这些指控,百果园武汉于3月16日发布声明,已对涉事加盟店进行停业整顿、全面彻查的处理,并表示这仅为个别门店问题。
事实上,这并非百果园首次被曝出相关问题。2022年,百果园曾因出售隔夜果切道歉,并表示辜负了消费者的信任。
值得注意的是,百果园在2023年还曾因水果中农药超标被罚款。天眼查App显示,百果园全资子公司上海百果园实业有限公司因水果含农药超标,被上海市青浦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9.3万余元。
令人担忧的食品质量,使市场对百果园的品牌形象产生质疑。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截至4月6日,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以“百果园”为关键词搜索,投诉量有1985条,消费者的投诉大多在坏果、残次品、商家不予退货等问题,其中水果品质投诉居多。
可即便存在种种问题,百果园也并未放弃扩店步伐。2016年,百果园喊出“2020年开1万家店、年销售额达400亿元”的目标。随后,在2023年中期业绩会上,公司创始人余惠勇重提万店计划,目标达成时间为2027年。更长远的目标是,到2042年开店3万家。
不过,目前来看,百果园要完成“万店计划”依旧任重道远。在行业人士看来,作为高损耗的生鲜行业,庞大且分散,想要实现目标难度不小。
近年来,精品商超、生鲜电商、社区团购等业态强势进场,进一步挤压了百果园单纯做果业的基本盘,水果零售行业进入多元、同质竞争阶段。
反映在二级市场上,百果园上市当日,股价盘中最高触及7.12港元/股,总市值一度超过百亿港元。截至4月5日收盘,百果园股价报收3.17港元/股,上市一年后的百果园,股价较最高点已跌去55.48%,较发行价下跌47.17%。
在高速扩张之下,如何加强对加盟商门店的管控,避免食安问题的发生,成为百果园急需完善的功课之一。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张璐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