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回避的过度募资质疑
始于2023年6月,在上市满3周年还差两个月之时,凯赛生物筹划定增,计划募资66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借款。彼时,市场纷纷质疑其过度融资。
市场质疑的原因,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即IPO项目未达预期、经营业绩下滑股价破发、扩产过于激进、定增方案侵害中小股东利益。
上市以来,凯赛生物在二级市场的股价波动幅度较大。公司发行价133.45元/股,募资55.61亿元,到今年3月8日,收盘价46.40元/股,后复权后为66.71元/股,不到发行价的一半。
K显示图显示,自2022年3月3日以来,后复权后,公司股价一直处于破发状态。
Wind数据显示,上市以来,凯赛生物股东通过减持累计套现39亿元左右。
据披露,公司IPO项目中,“凯赛(金乡)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4 万吨/年生物法癸二酸项目”项目变更,涉及募资12.10亿元,占比22.91%。此外,公司有项目延期,还使用募资购买资产。
本次定增,凯赛生物引进投资者招商局,但公司并非直接向招商局发行股票,而是颇费周折地向凯赛生物实际控制人刘修才家族通过全资控制的CIB新设的上海曜修发行股票,在此之前,凯赛生物控股股东CIB将上海曜修49%股权转让给招商局。同时,CIB 将所持凯赛生物约1.17亿股股票向上海曜修认缴出资,持有上海曜修 50.9995%的份额;招商局集团则以现金方式向上海曜修按相应比例认缴出资。
如此完成定增,刘修才家族控制凯赛生物的股权比例由30.82%上升至45.19%,控制权得到进一步控制。
招商局方面,与凯赛生物签署协议,2023—2025年,向凯赛生物采购产品中的生物基聚酰胺树脂的量分别不低于1万吨、8万吨、20万吨,凯赛生物需以优惠价格合作。
通过股权与招商局绑定,凯赛生物可以解决生物基聚酰胺滞销问题,但只有三年。
设计巧妙的定增方案,实际控制人刘修才提升了控制权,而中小投资者持股比则被摊薄了20%。本次定增方案,虽然在临时股东大会上获得通过,但有32.31万票反对。
质疑的重点,仍然是必要性问题。截至2023年9月底,凯赛生物账面货币资金58.20亿元,资产负债率仅为18.78%。
对此,凯赛生物方面称,结合公司可自由支配资金、现金周转、最低现金保有量以及已审议的项目投资计划等情况,预计未来期间总体资金缺口约80亿元(主要是上述两个项目总投资207.83亿元),远高于本次拟募集资金的规模,因此,本次募集资金规模具有合理性。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根据凯赛生物测算的资金缺口,考虑了高达3.92亿元的现金分红,而2020年至2022年,公司已经现金分红6.25亿元。
市场质疑,既然公司有重大资本支出,为何还要向频频向股东现金分红,合计超过200亿元的投资项目,这一投资资金测算是否合理?
此外,公司可以通过项目大幅度引进合作方,吸引上下游合作伙伴入股,还可以采取债券融资等形式筹措资金。
综合来看,凯赛生物本次66亿元定增事项,还不能消除投资者的疑虑。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