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雷达财经 莫恩盟
被冠以“国潮一哥”光环的李宁,当下仍旧没能彻底摆脱股价低迷的阴云。自去年2月6日至今年2月6日期间,李宁的市值蒸发超过1451亿港元。
资本市场失意的同时,李宁近来的业绩也不甚乐观。一方面,李宁近段时间以来的营收增速不断放缓;另一方面,李宁去年上半年的期内溢利也出现了同比下滑。而去年第三季度,李宁于整个平台的同店销售按年录得中单位数下降。
回顾品牌一路走来的发展历程,李宁能有如今的成绩,离不开其创始人多次为国争光所积攒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而李宁与大型运动赛事的合作也让品牌进一步壮大。2018年的纽约时装周以及近年兴起的国潮风,更是让李宁再一次迎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
不过,在冲击高端的过程中,李宁产品不断走高的价格和品牌为去库存频繁进行的促销活动却显得有些“分裂”。努力攻克品牌高端化难题的背后,李宁当下的产品力还没能有效地支撑起产品不断上涨的价格,而相对较低的研发投入力度也让李宁的高端化步伐显得不够稳健。
主业失速让投资者提不起太大精神的同时,李宁去年12月赴港买楼的消息更是一度对公司的股价造成冲击。尽管公司后续公布了价值30亿港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但这也很难从根本上改善李宁在资本市场上的颓软表现。
01
股价萎靡、业绩失速,
“国潮一哥”压力山大
距离农历龙年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被外界誉为“国潮一哥”的李宁在资本市场上却感受到了阵阵寒意。
截至2月6日收盘,李宁报收19港元/股,最新市值为491.05亿港元。而相较一年前的今天,李宁的股价跌幅高达74.72%,这期间李宁的市值更是蒸发超过1451亿港元。
可以作为参照的是,与李宁同处一个赛道的安踏,截至2月6日收盘的最新市值为2006.91亿港元。据此计算,安踏的最新市值相当于李宁的4倍。
资本市场遭受冷眼的另一面,是李宁失速的业绩。财报显示,去年上半年,李宁共录得140.19亿元的营收,与上年同期124.09亿元的营收相比实现12.98%的增长。
尽管李宁去年上半年的营收仍保持着同比增长的态势,但相比2021年上半年和2022年上半年64.97%、21.69%的营收增速,李宁中报的营收增速已连续两年出现下滑。即便是将统计周期调整为全年,李宁2022年14.31%的营收增速相较2021年56.13%的营收增速也有所放缓。
至于毛利指标,去年上半年李宁的毛利为68.39亿元,相较上年同期62.01亿元的毛利上涨10.29%。但与毛利实现增长不同的是,李宁的毛利率却从上年同期的50%下降至去年上半年的48.8%。
与此同时,李宁的期内溢利同比也出现下降,从2022年上半年的21.89亿元下降至去年上半年的21.21亿元,同比减少3.11%。
去年第三季度,李宁虽未披露包括营收、利润等在内的具体经营指标,但外界仍可以从李宁发布的公告中一窥其该季度的最新运营状况。据李宁于去年10月25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去年第三季度,李宁销售点(不包括李宁YOUNG)于整个平台之零售流水按年录得中单位数增长。
就渠道而言,去年第三季度,李宁线下渠道(包括零售及批发)录得高单位数增长,其中零售(直接经营)渠道录得20%至30%低段增长及批发(特许经销商)渠道录得低单位数增长,但李宁的电子商务虚拟店舖业务录得低单位数下降。
不过,就同店销售相关指标而言,李宁的表现难言出色。李宁在公告中披露,若以2022年第三季度伊始已投入运营的李宁销售点计算(不包括李宁 YOUNG),截至去年第三季度,李宁整个平台的同店销售按年录得中单位数下降。
分渠道来看,李宁零售渠道录得中单位数增长及批发渠道录得 10%至20%低段下降,同期李宁的电子商务虚拟店舖业务按年下降低单位数。
对于李宁去年第三季度交出的这份运营成绩单,市场似乎并不买账。该公告发布的第二天(2023年10月26日),李宁股价单日暴跌20.7%,出现近几年以来最大的单日跌幅。
中金公司预测,李宁2023年收入将按年增长5%至271亿元,净利润则预期按年下跌23%至31亿元。
1月15日,摩根大通发表报告,将李宁2023财年至2025财年盈利预测下调7%至20%,以反映目前宏观环境下销售增长下降和支出增加的因素等。
摩根大通报告指出,对李宁的近期基本面越来越担忧,因内地需求增长放缓。此外,日益激烈的竞争可能会增加李宁销售和盈利的不确定性,并增加营运费用的投入。
摩根大通认为,在宏观和整个行业面临挑战的背景下,单一品牌战略比执行良好的多品牌组合面临更多不确定性。因此,将李宁评级由“增持”下调至“减持”,并将其列入负面催化剂观察名单。
共3页 [1] [2] [3]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