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报显示,2022年lululemon中国地区净收入达6.8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46.93亿元),同比增长30.1%。对比MAIA 2022年5亿元的收入,后者显然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至于收购曾被曝出涉嫌污名化女性的MAIA ACTIVE后,是否会影响女性消费者对安踏看法一事,记者曾询问安踏方面,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应。
香颂资本执行董事沈萌告诉记者,MAIA ACTIVE营销出现问题并不代表产品本身缺乏竞争力,其借助安踏的品牌营销能力,不排除可以扭转之前的负面印象,而安踏也可以借助收购进入成长迅速的新市场。沈萌直言,“标的的品牌价值因营销事件减弱也会影响交易作价。”这也意味,当下安踏的收购或是一场“逢低吸纳”。
过半业绩靠并购
事实上,安踏当前大半业绩是靠并购来的品牌在撑。
2023年上半年,安踏集团营收296.45亿元,其中来自主品牌安踏的收入仅141.7亿元,占比47.8%;另有41.3%、122.29亿元来自FILA品牌,所有其他品牌(包括DESCENTE及KOLON SPORT)贡献32.46亿元,占比10.9%。
尤其是FILA品牌,有时营收贡献度会超越安踏品牌,已经成长为集团第二增长曲线。同时因为FILA品牌定位稍高,盈利能力也高于安踏品牌,2020年-2022年,前者毛利率依次为69.3%、70.5%、66.4%,后者为44.7%、52.2%、53.6%。
要知道,安踏2009年收购FILA品牌时,其还处于亏损状态,后来经过集团包装重塑,找准市场,如今,FILA品牌已经成为年度营收贡献超200亿元、利润贡献超40亿元的业绩支柱之一。
体验到并购“甜头”的安踏,在“买买买”的道路上一路狂奔,试图复制出第二个FILA。
近年来,安踏从全球各地收购多家运动品牌,如日本的DESCENTE、韩国的KOLON SPORT,也包括斥巨资收购的芬兰品牌AMER SPORTS,其旗下拥有被消费者称为“户外爱马仕”的Arc‘teryx、专业网球品牌Wilson、户外运动品牌Salomon等。
随着MAIA ACTIVE品牌的并入,安踏手中砝码越来越多,但如何保证这些标的长期稳定发展也是一个问题。
如FILA品牌,其在早几年业绩猛增,但近期却进入瓶颈期,增长乏力,2020-2022年其对应收入为174.5亿元、218.22亿元、215.23亿元,甚至在去年出现下滑。
2021年安踏风头正盛时,当年8月股价一度突破188港元/股,但截至2023年10月17日收盘,其报90.95港元/股,较高位跌去超51%,市值2576亿港元,几近腰斩。
显然,“并购王”安踏的资本市场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来源:国际金融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