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行业人士表示,智翔金泰虽然背靠大树,却依然没有拿得出手的成果和产品,一直处于持续性的烧钱状态。在这样的状况下,急于奔赴资本市场,足见缓解资金压力的愿望之强烈。
研发投入高昂亟需募资补血
除了尚未有产品获准上市销售外,高昂的研发支出也是智翔金泰连年亏损的重要原因。
招股书显示,目前公司立项开发的产品共有12个,临床适应症主要涵盖中重度斑块状银屑病、中轴型脊柱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多发性骨髓瘤等多个治疗领域。
近些年,智翔金泰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产品管线的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等工作。数据显示,2020—2022年,公司研发费用分别为2.36亿元、2.95亿元和4.54亿元。未来公司仍需要投入大量科研费用。
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内,由于2023年GR1501、GR1802新适应症分别开展II期、III期临床试验,GR1801进入III期临床试验全面入组阶段,GR1603进入II期临床试验阶段,GR1803和GR1901等产品进入临床试验病例拓展阶段,临床试验费将有较大增长,智翔金泰预计2023年研发费用(扣除股份支付)较2022年增长约2.41亿元。受此影响,公司预计2023年度净亏损将进一步扩大。
事实上,对生物制药行业来说,新品研发风险不小,此前智翔金泰已经有过在研项目终止的先例。
时间回到2022年3月,智翔金泰终止了对GR1405、GR1401的研发。彼时,两个项目分别处于临床试验Ⅱ期、I期,公司对这两个项目的投入金额分别达1.59亿元、5310.04万元,总额逾2亿元。
为什么要终止这两个项目?智翔金泰给出的解释是由于竞争太激烈。招股书披露,GR1405为抗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GR1401为GR1405的联合用药。而截至2022年5月31日,国内已有13个抗PD-L1单克隆抗体药物上市,与此同时,还有多个PD-1/PD-L1单抗药物处于不同研发阶段。
随着项目的终止,这两亿元的投入直接打了水漂。智翔金泰表示,由于药物研发周期长、成本高,研发过程中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公司还面临着研发失败导致募投项目失败的风险,未来前景不确定性较高。
与此同时,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智翔金泰的资金已捉襟见肘。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其期末现金余额仅为4154万元。2020—2022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1.4亿元、-2.38亿元、-1.78亿元,均处于流出状态。
另一方面,公司债务高企,2020—2022年,其资产负债率分别为175.29%、68.89%、96.98%。因此对于智翔金泰来说,IPO募资确实犹如“救命钱”。
行业人士认为,智翔金泰财务情况堪忧,目前公司状态是“无产品、无利润”,未来要在创新药赛道上真正跑出来成绩,还是需要克服很多困难和不确定性。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