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时报》研究员注意到,截至2022年末,该公司员工约为10.76万人、员工成本总额102.40亿元;若简单计算,员工年薪9.5万元/位。而截至2021年末,员工总数(未经重述)14.66万人、员工成本总额148.75亿元,员工年薪10.1万元/位。2022年员工总数大幅缩减。
事实上,自今年2月以来,因取消自带菜、禁止单点清水锅、部分门店取消免费美甲等,海底捞频受关注。不仅如此,有消费者发现海底捞的服务已不如以前:锅底加水、点餐等,服务不及时;免费果盘或赠菜也换成小零食。曾经“服务至上”的海底捞,已经不复往日面貌?
竞争白热化 翻台率走低
同时,近年来火锅行业竞争已近白热化,占领某一细分品类或在经营上突破创新,或成为火锅餐饮商家出圈的关键条件。
2022年1月上旬,海鲜火锅龙头七欣天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材料;同年3月,粤式火锅连锁品牌捞王也向港交所二度递表。今年,向消费者提供包括火锅产品、烧烤产品、一人食等食材供应的企业锅圈食品(H01884.HK)也拟IPO。七欣天将炒蟹及海鲜和火锅结合,推出“一锅两吃”;捞王提供以猪肚鸡火锅为特色的用餐服务,成立十几年,全国门店总数百家以上。
据头豹研究院报告,海底捞营收和市场份额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2020年市场份额达5.8%。但海底捞近年来翻台率降幅最为明显,客单价仅高于主打台式小火锅的呷哺呷哺(0520.HK)。数据显示,2018年至2022年,海底捞整体翻台率为5.0次/天、4.8次/天、3.5次/天、3.0次/天和3.0次/天,降幅明显;整体客单价基本在101元以上,2020年为近年最高,达110.1元。
而七欣天2019年至2020年的翻台率均为2.1次/日,2021年前九个月为2.2次/日;人均客单价(堂食)则为117元、119元、131元。捞王2019年至2021年的翻台率为3.0次/天、2.5次/天、2.3次/天,餐厅顾客人均消费均在123元以上。显然,这两家企业的翻台率与海底捞有差距,但七欣天稳定、捞王缓降。
且需注意的是,据第一上海证券测算,目前,海底捞保本点对应翻台率从约3次降至约2.5次,预期公司将坚持“啄木鸟计划”及“硬骨头计划”并行策略,继续优化门店经营效率,并在产品创新、品牌建设以及私域流量运营等方面持续增强竞争力。
此外,2022年海底捞重塑外卖体系,组建社区运营。社区营运的外卖餐厅数量从2022年初的低于450家,增至年底的1400家以上,覆盖城市300多个。全年海底捞的外卖业务实现收入12.80亿元,约占持续经营业务收入的4.1%。
对比而言,2021年捞王外卖收入占比3.7%;2021年前三季度,七欣天为16.4%。外卖业务成为海底捞业绩的“第二增长线”,或也言之过早。
海底捞餐厅近两年的若干经营指标(元、次/天)

数据来源:业绩公告
来源:投资时报 研究员 王子西 共2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