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此计算,2022年下半年,上海家化实现营收为33.91亿元,实现净利润为3.14亿元。对比之下,上海家化在2021年下半年实现营收为34.36亿元,实现净利润为3.65亿元。
由此可见,上海家化在2022年下半年非但没有实现业绩考核目标,营收和净利润还双双下滑。
10年三次换帅谋变革
资料显示,今年125岁的上海家化,是国内家化行业第一家上市公司。2001年,上海家化顶着“日化行业第一股 ”的光环在上交所挂牌上市,但随后发展几经波折。
2011年,时任上海家化董事长的葛文耀力主企业改制,引入战略投资者平安集团,后者出资51.09亿元完成对上海家化集团的全资收购,获得上市公司上海家化27.72%的股权。
遗憾的是,平安集团并未有效解决公司困境,因经营理念不合,葛文耀2013年遗憾退场。此后,上海家化先后经历谢文坚、张东方和潘秋生三位职业经理人掌舵,公司发展整体进入低迷期。
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家化实现营收44.69亿元、净利润8亿元。而10年之后的2022年,公司营收增长至71.06亿元,但净利润仅剩4.72亿元,与10年前相比已出现“腰斩”,业绩惨淡。
2020年4月潘秋生上任,但新掌门人的到来,并没有彻底改善上海家化的颓势,业绩也坐起“过山车”。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上海家化一直强调研发是其核心,自潘秋生上任以来的三年多时间中(即2020年—2022年第三季度),上海家化研发费用分别为1.44亿元、1.63亿元和1.05亿元,公司研发费用总计4.12亿元;同期,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05%、2.13%、1.97%。
据国盛研报数据,2016年—2021年,欧莱雅集团的研发费用率保持在3%—4%,资生堂更是达到4%—5%。对比下来,上海家化研发支出并不大方。
同时,近几年上海家化毛利率持续走低,从2018年的62.8%降至2022年前三季度的58.19%,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司产品竞争力不足。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上海家化却投入高额的销售费用。数据显示,自2015年至今,公司销售费用均在20亿元以上,2019年—2022年前三季度,该数据分别为32.04亿元、29.24亿元、29.47亿元,21.23亿元;同期销售费用率分别为42.21%、41.58%、38.54%、39.66%。
行业人士表示,上海家化目前缺少研发支撑的品牌,面对珀莱雅、贝泰妮等新国货品牌的激烈竞争,往往会处于被动地位,而为了打开市场,公司又需要花费高额的销售费用,自然利润数据难以支撑。
此外,作为曾经的日化第一股,2005年至2013年,上海家化股价从不足1元/股涨至超50元/股,8年市值涨幅超50倍。但随后股价也坐上过山车,自2021年6月创下盘中63.08元/股的历史高点后,持续下挫,截至2023年4月4日收盘,股价已跌至30.5元/股,市值仅剩207.1亿元。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