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在2021年关掉了229家门店,但公司“断臂”之下并未“止血”。
数据显示,2021年,呷哺呷哺收入61.47亿元,同比增长12.7%;净亏损2.93亿元,亏损原因为原材料及耗材、员工成本、物业租金、公共事务费用等成本上涨。
这也表示,贺光启担任行政总裁的两年间,呷哺呷哺合计亏损6.46亿元。
计划开店百家实际仅增2家
事实上,2022年,贺光启对呷哺呷哺扩张充满了向往。
2022年3月份,呷哺呷哺预计2022年新开门店数量将会有156家,但年中预测只有100家左右。
实际情况是,2022年财报显示,呷哺呷哺旗下营业餐厅总数为1026间,上年同期为1024间,仅增长2间。
其中,呷哺呷哺新开设41间呷哺呷哺餐厅、44间湊湊餐厅及1间趁烧餐厅,还关闭81家呷哺呷哺餐厅、3间湊湊餐厅。
呷哺呷哺解释称,这些餐厅关闭的原因是大多数产生亏损,多数不符合呷哺呷哺推广的“高性价比”模式的地区经营,且其模式不能够恰当反映品牌形象。
2022年财报显示,呷哺呷哺餐厅翻座率由上年同期的2.3倍下降至2.0倍;湊湊餐厅由上年同期的2.5倍下降至1.9倍。
面对这种情况,呷哺呷哺并未放缓扩张,公司表示,2023年将加快开店速度,全年计划新开门店230家以上。其中,呷哺呷哺品牌新开120家,湊湊火锅新开超70家,欢乐烧趁烧新开20家。
此外,呷哺呷哺还专门成立的港澳台及海外事业部将实行多品牌布局战略,2023年计划新开超230家餐厅。
有消息显示,2023年一季度,呷哺呷哺已经完成了超50家新店的开张,其中元旦期间,公司就在全国新开了10家门店,先后落户在天津、杭州、上海、长沙、吉林等地;1月新开门店34家,平均每隔18小时即新开一家门店。
但在再度大肆扩张之下,呷哺呷哺的管理已出现问题。据上海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消息,3月14日,市场监管局执法总队会同市计测院,对位于打浦桥日月光的“湊湊火锅·茶憩”等店铺开展了飞行检查。
执法人员在“湊湊火锅·茶憩”抽取了“湊湊肥牛”“湊湊和牛”“排酸羔羊肉”“排酸肋排肉”“青笋”等五样菜品进行现场称重。
检查发现,“湊湊肥牛”在菜单标注“150克”,实际称重140.43克,偏差-9.57克;“湊湊和牛”在菜单标注“200克”,实际称重177.90克,偏差-22.10克,商品实际重量值与结算重量值之差超过规定负偏差(按照规定,肉类称重范围小于2.5千克的,其负偏差允许值最高为5克),涉嫌违反《零售商品称重计量监督管理办法》。
同时,检查中发现,该门店使用的用于贸易结算的电子计价秤未经强制检定,涉嫌违反《计量法实施细则》。针对上述违法行为,执法人员将对其立案查处。
近日,浙江政务服务网发布行政处罚决定书,湊湊(天津)餐饮管理有限公司杭州花蒋天街商业中心店未按时报送或者告知招用劳动者王某,违反《浙江省流动人口居住登记条例》。
来源:长江商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