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财经 原祎鸣
消费者自称从桃李面包中吃出刀片事件持续引发关注。
这家起源于东北,头顶“面包第一股”光环的老品牌,始终难过山海关——在近期财报中,其东北地区实现22.28亿元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为44.32%,华北与华东地区的营收相加也不及东北。
但很明显,地域不是困住桃李的主要枷锁。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
新浪财经与多业内人士沟通发现,摆在桃李面前的,有三大难题待解。
一、创新力不足,抓不住“健康消费者”
桃李面包曾经辉煌过。官网显示,其前身为沈阳市桃李食品有限公司,于1997年在东北起家,2015年在上交所上市,顶起了“面包第一股”的光环。
但自上市以来,桃李面包的发展都不算好。年报数据显示,2016—2020年,桃李面包营收增速从28.95%下降至5.66%。
其中,桃李面包2019年的净利润增长率从2018年的25.11%骤降至6.42%。 2020年,其净利润虽增长高达29.19%,但其中有着不少的偶然因素,例如,疫情期间社保费用阶段性减免政策,降低了营业成本和销售费用合计8491.47万元;新的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执行,让折旧费用大幅减少。
到了2021年,桃李面包的净利润为7.64亿元,同比下降13.51%,增速由正转负,正式迈入负增长时代。2022年桃李面包更是颓势持续,虽营业收入66.86亿元,同比增长了5.54%,但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6.48亿元,同比下降15.11%。
对于连续的毛利率的下降,桃李面包曾反复提及,是由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所致。其在2022年业绩快报中称,“受疫情及部分地区夏季持续高温限电影响,报告期内终端配送服务等成本费用均有所增长,加之部分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本期毛利率同比有所下降;本期汇兑收益、理财收益减少,利息支出增加;本期购买商品期货合约产生投资损失。”
但北京和弘天下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文志宏却认为,疫情的影响只是一个方面,桃李面包面临的更大的问题是产品本身的竞争力不强。
“早些年,很多人把面包当成早餐或者代餐,面包成为了一种刚需,桃李面包在这样的需求下通过高性价比、规模化生产的方式取得了优势从而支撑了其增长,但如今,消费者的要求提高了,桃李没有创新出符合新时代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仅仅满足性价比的要求很难再驱动其进一步增长。”文志宏表示。
此外,在如今追求低脂、健康的饮食需求下,桃李面包全线产品几乎都为高油高糖产品,从而被一部分消费者拉入了“黑名单”。
一业内人士也指出,以“短保面包”作为核心业务的桃李面包,其原本的竞争优势就在于有足够的性价比。“中央工厂+批发”商业模式下的规模经济优势,高效运转的供应链体系,以及在全国覆盖范围广且稳定的销售网络,支撑起桃李面包过往多年几乎两位数的业绩增长。但是通过如今的消费水平来看,桃李面包似乎落后了。
文志宏补充说道,桃李面包如今急需的是创新,无论是产品的创新还是模式的创新,甚至不排除其可以通过开设线下店等方式来打开思路。
二、南下艰难,北方已触达天花板
桃李面包一直增收不利,也和其始终难过山海关有着不小的关系。至今,桃李也没有在东三省以外成功“开疆拓土”。
最新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东北地区实现22.28亿元的营收,占总营收的比例为44.32%,而华北与华东地区的营收分别为11.23亿元和14.42亿元,加一起都不及东北地区多,华东地区还是因为2022年上半年疫情的影响,桃李面包成为上海的“保供品”,营收增速达到了52%。华中、西南、西北与华南地区的营收规模更是分别为1.48亿元、5.89亿元、3.3亿元和3.93亿元。
另外,2022年中报还显示,桃李面包37家子公司中有11家亏损,累计亏损4368.94万元,其中大部分亏损的公司位于南方地区,而亏损最多的3家子公司为合肥桃李、浙江桃李和海南桃李。2021年桃李面包的子公司则有13家亏损,其中大部分也是南方公司。 共2页 [1] [2] 下一页
红商网优质内容还将同步分发到公众号、视频号、头条号、西瓜抖音、网易号、搜狐号、企鹅号、百家号、好看视频、新浪微博等国内主力流量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