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冠药物相关企业的业内人士也指出,VV116从市场推广动作上很明显可以看出,君实生物在打民族牌。药物的推广动作在大众层面有很重要的意义,举例来看,Paxlovid在美国并没有大面积使用,而在中国市场上却成为了神药,跟市场推广宣传有很大关系。
再举例来看,2022年12月30日,默沙东的新冠口服药在华应急附条件批准之后,普通层面大众对其完全没有认知,还在抢辉瑞的Paxlovid,说明其不论从院内教育还是在民众推广上都没有发力。
放眼到整个局势来看,如今新冠特效药相关企业都纷纷公开了自己的特效药进程。“我的观点就是百舸争流,是骡子是马得拉出来溜溜,现在虽然竞争很强烈,但是已上市和即将获批上市的同类产品,在适用人群、适应症、使用方法上都不完全一样,在赛道上是可以作出区分度的,市场很大;但是在用药上最终还是要看能否有效果,而从头对头数据上,VV116目前来看是没有说服力的,时间窗口很短,对每一家药企来说都非常紧张,必须把握住。”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张广还补充说道,一方面,顶级医学期刊给君实生物做了一定的背书;另一方面,在如今的中国疫情局势下,君实生物很可能也顺势“造就”了一波流量,有炒作的嫌疑,毕竟一款药占据了舆论的优势,可能对药监局的批准考量也有影响。
张广称,目前VV116也在做其它的临床试验,如果这一轮消息“预热”后,其它的临床试验可以解决该试验没有解决的问题,也有一定的价值。
但二者都表示,上了权威期刊也并不代表什么,瑞德西韦的研究也登上了顶级医学期刊,这只能说明这在国际上得到了认识,也经历了严格的审核审稿的过程。
不论资本市场的表现如何,目前的结果尚不足以支撑药物的上市。具体而言,研究没有报告VV116降低重症、病死的有效性、病毒载量数据、受试者的疫苗接种状况分层分析等一系列问题。
虽然以目前的形势来看,新冠药物仍然是一个市场前景广阔的研究方向,但针对日后VV116的发展,李全和张广却表示了截然相反的态度,李全称,从现有的结论来看,VV116并没有显示出比Paxlovid更优,因此日后补完头对头试验上市的可能性也不大。
张广却认为,在中国现有的国情下,VV116如果能够上市会有不少的市场。VV116是瑞德西韦的类似药物,而瑞德西韦的疗效在国外已有证实。此外,进口药受到的限制多,没有那么容易进入中国市场,如今Paxlovid断货就是案例。而VV116如果成功,也会占据在中国市场的特殊性从而占有市场。
不过,张广也认为,这款药的市场化风险仍然存在,如今的药物紧缺是在特殊环境下的恐慌的情绪造成的,日后疫情的高峰以及重症开始下降,再上一款新冠特效药能否占据足够大的优势也是值得讨论的,而且越来越多的新冠特效药也在中国上市,包括默克、盐野义的特效药,要先上市才能考虑后续的商业化。
10年未盈利后开启“豪赌”
君实生物成立于2012年,但至今尚未盈利,李全和张广都指出,在创新药企业中,多年不盈利是很正常的情况,重要的是要看到未来商业化的可能性,看到研发管线的成功可能性大小,成功后的市场价值有多少。
李全认为,君实生物是国内四家第一批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上市的企业之一,从这个角度来看,君实生物的管线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然而,张广却指出了君实生物作为创新药企业所面临的整体问题。“药物没有上市就不可能盈利,但目前可以看出创新药的资本市场不是很活跃,在大家对经济的预期并不好的前提下,未来才能赚钱的公司就受到了较大的压力。”
此外,政策也给这些创新药企带来了压力,此前创新药企业做出PD-1以后可以和国际的药企合作,但去年实际上这条路被美国食药监局“堵住”,礼来和信达的合作失败就是案例。在这样的情况下,和药企合作,未来在海外市场推广药物来分成的盈利想象空间就减少了很多。
从国内的政策局势来看,集采中,医保对创新药的支付意愿并不高,PD-1的价格被压得很低,与原先的预期有差距,在这样的情况下,PD-1原有的估值就会被大幅降低。
但君实生物的PD-1已经上市,其将大批管线转而研发新冠特效药,因为这是一个马上可以兑现的市场。李全认为,虽然这个市场本身是巨大的,但大家都没想到新冠药物的研发如此困难,创新药本身就是赌博。
君实生物最新财报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其实现营业收入12.18亿元,同比下滑55.18%;净利润-15.95亿元,2021年同期为-3.92亿元;扣非净利润-16.47亿元,2021年同期为-5.34亿元。数据表明,君实生物2022年前三季度亏损较往年扩大,创下历年来同期最大亏损。
此外,2013年至今净利润累计亏损额高达59.91亿元,只能依赖外部融资发展。
通过三次IPO及多次定增,君实生物股权融资金额累计达到118.47亿元,加上上市之前的一级市场融资,金额巨大,但是多年亏损依然导致其资金并不宽裕。
君实生物连年亏损,原因在于其营收根本无法覆盖刚性支出。对此,业内有观点称,君实生物完全依靠外部融资输血,公开股权融资金额超过百亿,这种发展模式难有持续性。
来源:新浪财经 原祎鸣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君实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