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差价的“中间商”
招股书提到,八马茶业采用自主生产、自主分装与定制采购相结合的方式获取产品,其茶业产品覆盖乌龙茶、岩茶、黑茶、红茶、绿茶、白茶、黄茶等,但仅铁观音及部分岩茶等乌龙茶产品为自主生产,而且其生产性生物资产即茶树的资产值从2019年的317.04万元下降至2022年3月末的225.91万元,占非流动资产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2018年-2021年上半年,八马茶业自有茶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采摘入库量分别为37.50 吨、37.60吨、25.20 吨和13.54 吨,占公司毛净入库总量的比例分别为1.02%、1.12%、0.50%、0.65%,占比极小。
在回复证监会问询时,八马茶业表示茶园采摘生产制成的毛净供福建八马内部使用,未直接形成外部销售,但茶树的折旧、茶采摘人工成本和制作成本归集计入了八马茶业的销售成本中。
为了满足迅速扩张的需求,八马茶业也在从上游供应商采购成品茶,贴上“八马茶业”的品牌进行销售。公司对外采购的定制成品茶占到其茶业产品的51.92%、47.42%、47.85%、58.12%。换言之,八马茶业近3年几乎有一半的成品为“贴牌”产品。
从采购模式上看,八马茶业采购原材料主要包括茶叶原料、茶叶半成品、定制成品茶及包装材料等,各报告期末,其采购主要物料金额分别为5.17亿元、6.58亿元、7.70亿元、采购金额较大。值得注意的是,近3年其购买成品茶的单价出现明显上涨,从 2019年的285.6元/KG涨到2022年3月的385.6元/KG,3年时间涨了100元/KG。
因茶叶的农产品属性,茶企也面临“靠天吃饭”、“靠运气吃饭”的现状,其毛净和半成品的采购单价波动非常大。王文彬曾表示,“国内散装茶,一天一个样,生产者不知道自己要产什么,销售者不知道自己在卖什么,消费者不知道自己在消费什么。”
产品依赖外采压缩了利润空间,同时高额的营销费用也在吞噬八马茶业的净利润。
2019年-2021年,八马茶业营业收入分别为10.23亿元、12.66亿元、17.44亿元、4.5亿元,对应的净利润分别为9087.61万元、1.16亿元、1.62亿元、4504.26万元,在毛利率超过50%的情况下,净利率只有8.89%,9.16%、9.39%、10.01%。
报告期内,八马茶业期间费用分别为4.22亿元、5.11亿元、7.07亿元、1.8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41.26%、40.39%、40.52%、40.94%。2020和2021年期间费用同比分别增长21.21%和38.21%,同期营业收入增速23.82%和37.75%,基本保持一致。
八马茶业十分看重营销,报告期内其销售费用分别为3.58亿元、4.29亿元、5.76亿元、1.55亿元,合计15.18亿元,是同期净利润之和的3.67倍。销售费用主要包括了直营门店员工的薪酬费用以及市场推广及广告宣传费,其中直营门店员工的薪酬支出为最主要的销售费用。截至2022年3月末,八马茶业拥有销售人员1679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比例为74.52%。
与高额营销投入相比八马茶业在研发投入上的投入颇低。2019-2021年,八马茶业的研发投入分别为570.22万元、328.01万元、664.12万元,占营收比分别为0.56%、0.26%、0.38%。同期 ,公司员工数从1710增加到2307,但研发人员却始终保持在10人左右。截止2022年3月,八马茶业共有26项专利,但发明专利只有5项,外观设计专利却有10项。
成品依赖外采模式下,八马茶业的预付款项在2022年1-3月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对“贵酒”系列组合装产品加大采购力度,预付给供应商淮安富勤贸易有限公司货款2205.14万元,较2021年末增长1965.29万元。
此外,八马茶业其他应收账款出现大幅增长。2019年-2022年前3月,公司其他应收帐款分别为2394.21万元、3309.67万元、4034.92万元、4585.03万元,对应坏账准备从88.4万元增长至209.14万元。截止2022年3月,其他应收账款的账面余额4585.03万元,超过同期4504.26万的净利润。
乐居财经《穿透IPO》还注意到,近3年八马茶业经营现金流波动异常之大。
2020年,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由上一年期末的1.45亿元跌至6946.25万元;2021年其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又猛增至2.98亿元;到了2022年3月末,这一数据转为-1305.91万元。
对于两次现金流猛跌,八马茶业表示因为日常经营加大了普洱茶采购储备力度,公司必要库存商品规模有所增长导致;2022年初对2021年末的应付款项等进行结算,则是导致一季度现金流为负的原因。
来源:乐居财经 程孟瑶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八马茶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