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见,虽然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债务规模,但短期偿债能力还存在一定风险。
而且,债务高企也带来高昂的利息支出,今年上半年,红星美凯龙的利息支出达14.14亿元,虽然较去年同期的15.53亿元已有所下降,但依旧明显高于净利润,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公司是在给银行等金融机构打工。
“轻资产、重运营”收效甚微
红星美凯龙如今面临的困境,或许源于其经营模式。
1986年,红星美凯龙的创始人车建新,带着从亲戚那借来的600元,做起了生平第一笔家具生意,此后,车建新深入家居行业,并于2000年在北京开设了第一家红星美凯龙国际家具广场。
其业务主要分为两大块,一个是买地自建商场,然后对外招商,再收取租金、管理费、咨询费等;另一个则是提供委管服务,以红星美凯龙的品牌名义为委管商场、特许经营商场和战略合作商场提供运营管理服务,并收取咨询及管理费等。
相比自建商场,后者模式更轻,红星美凯龙得以快速规模扩张。截至2021年底,红星美凯龙共经营95家自营商场,委管商场则达278家,还有合作经营10家,加盟开业69家,共包括485家家居建材店/产业街,覆盖全国224个城市。
红星美凯龙尤其青睐下沉市场。截至2021年底,商场经营面积近半均分布在三线及以下城市,已有及筹备中的委托管理商场在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占比更超70%。
然而众所周知,楼市寒冬中,三四线城市去化最困难。克而瑞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三四线库存高企,狭义库存、去化周期同比涨幅显著超百城平均。由此,红星美凯龙业绩下滑就不足为奇。
业绩不佳加上难以拆解的债务问题,红星美凯龙开始通过变卖资产、质押股票来“自救”。2021年,公司先后将旗下7家物流子公司和红星地产70%的股权以23.12亿元和40亿元的价格出售给远洋资本;刚成立不久的美凯龙物业80%股权也以近7亿元价格转让给旭辉。
但这样还不够,在今年3月2日,红星美凯龙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红星美凯龙控股集团将持有的8983.45万股进行质押,募集资金不超过3.5亿元。
从变卖资产“割肉”,再到质押股票“输血”,可见红星美凯龙的债务问题已到了非常严峻的地步。事实上,红星美凯龙也尝试过转型。2020年,红星美凯龙提出了“轻资产、重运营、降杠杆”的战略方针,想扭转一直以来在地产项目中投入的经营模式。
然而不幸的是,尽管公司大力发展委托管理模式,但从后续的结果来看,委托管理的商场经营的并不理想。尽管数量增长要比自营商场的更快,但与此相对应的委管收入,在2018年—2021年期间,从41.77亿元降至32.56亿元,占总收入的比重仅为20%左右,且占比持续下降。
有一位不愿具名的商业地产行业资深人士告诉长江商报记者,轻资产运营最大的挑战就是商业经营环境的带来的不确定性。
近年来深受疫情困扰的红星美凯龙,何时能摆脱巨额债务的桎梏,长江商报对此将持续关注。
红星美凯龙商场内,消费者寥寥无几,有店铺等待出租。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张璐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红星美凯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