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马茶业在招股书中披露风险称,若公司的重要加盟商发生变动,或是严重违反特许经营合同,或是不能很好地理解公司的品牌理念和发展目标,则将会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及品牌形象造成不利影响。
值得关注的是,八马茶业的存货占比较高,且金额逐年增长。据招股书,各报告期,公司存货账面价值分别为2.09亿元、3.2亿元、3.5亿元、3.8亿元,占流动资产的比例分别为43.46%、54.27%、50.84%、56.08%。
难推规范化4年涉投诉举报113起
目前,我国茶叶市场虽然规模庞大,但玩家众多,行业集中度低,没有绝对的龙头企业,八马茶业品牌的市场份额至今不足1%。招股书显示,2021年,八马茶业的市场份额占比仅为0.48%。
与此同时,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八马茶业每年的研发投入比重过小。报告期,八马茶业研发支出分别为570.22万元、328.01万元、664.12万元和 148.85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0.56%、0.26%、0.38%和0.33%。
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研发人员合计11人,占比0.49%;核心技术人员6人,其中就包括公司两位实控人王文礼和王文超兄弟。招股书披露,王文彬家族五人共持有公司62.80%的股份。
相比之下,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3.58亿元、4.29亿元、5.76亿元和1.55亿元,占各期营收比例分别为35.02%、33.85%、33.04%、34.37%。
由于八马茶业经营的本质是初级农产品加工,在销售上的投入大大高于研发投入,加之其经营模式比较倚重加盟和线上,从而导致产品营销和质量相关问题频出。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八马茶业曾因产品质量问题,一度身陷负面舆论的漩涡之中。2017年,央视在《每周质量报告》栏目中测试了八马茶业的部分茶叶产品,过程中发现,八马茶业的乌龙茶样品存在样品质量较差、污染物超标等问题。
八马茶业招股书也披露,2018—2021年,公司涉投诉、举报113起,其中虚假宣传63起,质量问题23起,其他(产品执行标准、售假、超范围经营等)27起。
10月5日,长江商报记者走访位于武昌区徐东大街的一家八马茶业门店,正值国庆假期,店中仅有一位客人在挑选礼盒,显得十分冷清,销售人员对记者表示,“现在很多人会在网上买茶叶,公司是通过网购、直播等方式开拓营销渠道,增加茶叶的销量。”
但是,在黑猫投诉等网络投诉平台上,记者也发现八马茶业的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今年以来,有消费者投诉称“八马茶叶礼盒发霉长毛”“八马茶叶普洱茶夹杂两根长发”“八马茶叶大红袍产品中存在烟头”“泡茶之际发现袋泡茶内含有纸张碎片”等。
“规范化是当前茶企资本化的核心困境。”有行业人士表示,“茶产业规范化不易,原茶的收购阶段为现金收购,管控难度很大,企业想要做假账非常容易。交易环节也一样,不容易进行规范化管理。另外,这些企业多为家族企业,管理机制、财务体系不够完善。”
此次IPO,八马茶业新增八马茶业武夷山生态工业园项目(一期),拟投入2.74亿元募资,以提升自主生产、自主分装产能。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张璐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八马茶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