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乳业专家宋亮表示,“在疫情长期的影响下,中国奶源短缺的现状将会持续,进口风险增大,掌控奶源成为乳企规避风险的首选。各大头部乳企积极布局上游端,保障了乳制品质量的同时,也增强了自身竞争力。”
2022上半财年利润承压
公开资料显示,恒天然是由一万多个奶农家庭所组成的全球性乳制品营养公司,1973年,恒天然成为最早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外企之一。根据公司早前披露的信息,大中华区已经恒天然在全球范围内最大、最重要的市场。
去年9月份,恒天然发布了2021财年业绩。“大中华区依然是我们的重要市场,该地区调整后息税前利润增长10%至4.03亿新西兰元。这归功于我们餐饮服务渠道的实力、中国充满活力的经济环境及中国市场对乳制品的热爱。”彼时,其首席执行官Miles Hurrell这样指出。
当前,恒天然已经进入2022财年,新财年的表现自然成为焦点。据恒天然发布2022财年中期(2021年7月-2022年1月31日)业绩,总收入为107.97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468.68亿元),同比增长9%,调整后税后利润为3.64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15.8亿元),同比下降13%。
恒天然表示,原奶价格上涨给餐饮服务和消费者业务的利润率带来了压力,许多市场也感受到了疫情的影响。较低的新西兰牛奶产量减少了恒天然的总产量,进而影响整体销量。
其中,大中华区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下降了20%,至2.36亿新西兰元(约合人民币10.32亿元)。恒天然调整后息税前利润为6.57亿新西兰元,据此估算,大中华区贡献了恒天然36%的利润。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2022财年中期,恒天然餐饮业务收入10.06亿新西兰元,占比约为三成,同比增长了3%;调整后税后利润0.89亿新西兰元,较上年折半。毛利率下降为17.2%,上年同期为27.2%。对于餐饮业务利润下滑,恒天然称由于投入成本在过去六个月里大幅攀升,无法以同样的速度调整市场销售价格。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上半财年,恒天然大中华区专业餐饮服务团队在烘焙、饮品等渠道及品牌建设方面持续发力。恒天然表示,餐饮服务渠道是大中华区业务的重要贡献者,并在过去几年显著扩张。集团现在在中国的403个城市开展业务,而去年同期为372个城,而茶在大中华区市场是一个不断增长的品类。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张璐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恒天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