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国货浪潮下,“珀莱雅”成为天猫“618”国货护肤品的销冠,“丸美”的销售额却排在20名开外。作为曾与“珀莱雅”并驾齐驱的国货品牌“丸美”为何掉队?
近年来,国产美妆护肤品牌崛起,在原本由国际品牌占领主导地位的竞争赛道上成功突围,珀莱雅(603605.SH)、贝泰妮(300957.SZ)等企业经营业绩连年攀新高,但丸美股份(603983.SH)的业绩却不涨反跌。
【概述】
2020年以来,新冠疫情导致化妆护肤品全行业线上化加速,在行业保持高增长的情况下,近半收入依赖线下渠道的丸美股份业绩疲态尽显,净利润更是连年下滑,变化趋势与珀莱雅、贝泰妮等竞争对手相背离。虽然近年丸美股份也在大力拓展线上渠道,但效果不佳,2021年丸美股份线上收入增速仅为个位数,且不及线下收入下降的速度,其或已错失渠道线上化转型的黄金期。
此外,丸美股份收入较为依赖“丸美”品牌,但“丸美“品牌已十余年无新爆款单品,聚焦眼部护理的定位也使该品牌产品销量天花板过低,且在年轻群体——电商消费主力中“失宠”。在2021年高额营销投入下,新品牌“恋火”的收入占比仅约4%,营销成效欠佳。
7月5日,时代商学院就上述问题向丸美股份发函询问,但截至发稿仍未收到对方回复。
业绩持续承压,错失渠道变革黄金期
今年“618大促”收官,淘宝、京东、抖音、快手等各大直播电商/新零售平台销售数据均已出炉。美妆护肤向来是“618大促”的重头戏,根据星图数据统计,美妆护肤是全网第二大销售品类。
在新国货浪潮下,各大国产美妆护肤品牌战绩如何?
魔镜市场情报数据显示,2022年“618”天猫国货护肤品销售额排在首位的是珀莱雅,其取得5.69亿元的销售额。值得注意的是,同为老牌国货品牌的“丸美”销售额仅为5059.86万元,排在第22位,两者差异巨大。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丸美股份业绩疲态渐显。2020年,该公司的营业收入为17.45亿元,同比下滑3.1%;净利润为4.63亿元,同比下滑9.64%。2021年,丸美股份的营业收入为17.87亿元,同比微增2.41%;净利润仅为2.41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7.95%。2022年一季报显示,丸美股份依旧未能扭转净利润跌势,营业收入同比下降5.31%,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35.11%。
与之对比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丸美股份所在的化妆品行业仍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根据Euromonitor的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化妆品行业整体市场容量达到约5726.14亿元,2016年至2021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1.1%;我国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容量约为250.6亿元,2016年至2021年皮肤学级护肤品市场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约32.5%。
在行业高增长背景下,丸美股份的竞争对手珀莱雅、贝泰妮(薇诺娜品牌持有者)等国产美妆护肤企业均实现业绩大幅增长。2020年、2021年及2022年一季度,珀莱雅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20.13%、23.47%、38.53%,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27%、23.35%、58.59%,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持续大幅上升。
同期,贝泰妮的营业收入增速分别为35.64%、52.57%、59.32%,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1.64%、58.91%、84.04%,可见贝泰妮的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增幅也持续扩大。
为何2020年以来丸美股份经营业绩大幅下跌,与行业增长趋势相悖?渠道变革缓慢或是丸美股份“掉队”的重要原因。
2020年,丸美股份来自线下渠道的销售收入为7.94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45.5%,接近一半;线上渠道实现9.5亿元营业收入,占比为54.5%。
2021年,珀莱雅、贝泰妮线上渠道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84.93%、82.34%,线下渠道收入占比均低于20%,而丸美股份线上渠道销售收入占比仅59.54%,线下渠道占比超40%。可见,丸美股份线上、线下渠道收入的比例与珀莱雅、贝泰妮存在巨大差异。
丸美股份在2020年年报中表示,公司在加码线上电商运营拓展渠道。但丸美股份2021年线上收入占比较2020年仅提升了约5个百分点,成效微弱。
2021年,丸美股份线下渠道实现营业收入6.99亿元,同比下降11.99%;线上渠道实现营业收入10.28亿元,同比增长8.17%。对比可见,丸美股份线上收入增长的幅度不及线下收入下降的幅度。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丸美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