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说话滔滔不绝,写作文时却无话可说?为什么读了很多书,依然写不出好文章? ……关于写作文这件事,家长有谈论不完的话题。尤其在孩子的小学阶段,孩子一写作文就头疼,很多家长直呼:“不是说给孩子讲故事,陪伴孩子看绘本,孩子以后就很会写作文吗?怎么在我孩子的身上不奏效?”
近期,由燕之屋独家冠名电台节目《爱的小屋》特邀青年作家、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市编剧学会会员林静宜,为大家全盘解答孩子写作方面的问题。林静宜,先后于四川传媒学院电影电视学院、厦门南洋学院任教,拥有10余年教学经验,20余年写作经验,是福建省教学能力大赛获奖者、福建省线上教学优秀案例获奖者,出版了《逆时钟》《蝶葬》《当心情透明的时候》等优秀作品。
作为青年作家,林静宜专注于研究多样化跨领域艺术教学,善于通过文学、影视、游戏等跨领域信息来调动儿童灵感和写作兴趣,拥有多年师范理论课教学研究经验,非常了解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此次现身《爱的小屋》,林静宜与大家分享自己幼时的学习经历,为大家提供了少儿写作的宝贵经验。
图:青年作家与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市编剧学会会员林静宜
林静宜老师从小便受到家庭写作氛围熏陶,文学起步早于大部分同龄人,节目中,她告诉家长,自己在经历语言敏感期(从不会说话到会说话的期间)与“前作文”敏感期(上小学之前的一段时间)之时,受到了很好的家庭氛围熏陶。在家庭“写作环境”与“阅读环境”的深刻影响下,林静宜对书籍与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在父亲的陪伴下,选择了合适的写作少年宫,这才有了后来出现在小学语文阅读题中的文章——《父爱如灯》。
由此可知,想要为孩子的作文打好基础,家长们需要抓住敏感期,提高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林静宜老师认为,幼小衔接并不是单纯地督促孩子去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而是需要家长们为孩子做好智力方面的准备。首先,家长需要清楚地知道,孩子在1.5-2.5岁左右是语言的敏感期,而6-11岁左右则是“前作文”的敏感期。在语言敏感期期间,家长们应以成人的表达方式,常跟孩子说话,慢慢地帮助孩子进行语言的积累,在孩子学习说话的过程中,为其打下良好的写作基础,再配合上6-11岁左右的“前作文”敏感期的写作学习,便能使孩子在写作方面的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其次,家长可以在家里布置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准备一些绘本读物,陪伴孩子阅读,巧用正确的亲子阅读方法引导儿童“讲故事”。节目中,林静宜老师介绍了一个很值得家长们参考的五步法:一、自由阅读,当家长拿到一本书时,不要直接给孩子念书本的内容,而是先让孩子自己阅读;二、观察图,家长带领孩子观察,以提问引导的方式带领孩子认识新事物;三、“半填空”式讲故事,每一页都观察完之后,家长可以带领孩子进行到“讲故事”阶段,以半填空的方式让孩子参与到讲故事的过程中;四、让孩子给家长讲故事(可反复),当孩子都知道整个绘本的故事内容之后,可以让孩子以讲故事的方式,将绘本一页一页展示给家长;五、点读(可反复),在孩子讲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在旁“点”着文字,辅助孩子一起讲故事,让孩子能够潜移默化懂得这些字,不知不觉中记住这些字。
此外,林静宜老师还指出,父母应通过自我表达能力为孩子营造出“习作”环境,应尽可能在日常与孩子的表达过程中多用书面语言,去引导孩子认知到更多语言表达中的“魅力”。最后,家长们在家庭教育方面下足苦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少年宫等少儿机构对孩子的侧面辅助作用,如此双管齐下,才能为孩子的写作进阶之路奠定坚实的基础。
图:青年作家与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厦门市编剧学会会员林静宜做客《爱的小屋》
少儿写作进阶之路,不单单需要在文学上的熏陶与指引,也需要各方面的陪伴。家长的支持、理解与爱,会让孩子在这条路上走得更长、更远、更好。正如本期节目尾声时提到的,放下焦虑,在生活中带着孩子多观察、多写作,通过写作的过程,把更广阔的世界带到孩子眼前。
秉承“因爱而生,用爱滋养”的企业理念,燕之屋始终相信,父母对子女最好的爱,就是陪伴他(她)度过每一个成长的瞬间,愿节目的播出能让家长们学会如何更好地为孩子打好作文基础。下期,听主持人崔丹与整理师木棉,一起聊聊“整理好冰箱,吃得营养又健康”话题。《爱的小屋》每周五上午11点整,在厦门经济交通广播FM107准时播出,与您不见不散。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