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收购仿制药企“供血”
由于力品药业大部分产品均未获批上市,且仅上市的一款产品也未实现规模化销售,因此该公司目前仍处于亏损状态。
2019年至2021年,力品药业实现营收分别为2417.87万元、5679.30万元、5112.51万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亏损951.29万元、733.86万元、5644.62万元。
上述同期,以销售药品的主营业务分别收入1563.04万元、1487.6万元和4005.71万元;分别占总营收的64.65%、36.19%和78.35%;以药品研发服务和技术转让为主的其它业务分别收入854.82万元、4191.7万元和1106.81万元,分别占总营收的35.35%、73.81%、21.65%。
力品药业的主营业务分别为核心技术平台业务和非核心技术平台业务。其中,核心技术平台业务包含注射用全氟丙烷人血白蛋白微球等改良型新药和高端制剂产品;核心技术平台业务包含盐酸达泊西汀片等仿制药产品。
整体来看,力品药业主营业务收入较为依赖仿制药产品。2019年至2021年,该公司核心技术平台收入分别为174.79万元、203.64万元和882.95万元,占主营收的11.18%、13.69%和22.04%;非核心技术平台分别收入1388.25万元、1283.96万元和3122.76万元,分别占主营收的88.82%、86.31%和77.96%。
力品药业对此表示,“随着核心技术产品的研发推进和订单预期情况向好,预计其收入占比将在未来较快上升。”
不过,力品药业目前在研的核心产品中,最早也要等到2023年才会获批上市,大部分在研核心产品均要等到2024年或2025年才能获批上市。这也意味着,该公司短期内业绩扭亏为盈的可能性较低。
需要注意的是,为力品药业贡献了超7成营收的仿制药,均来自于其收购的福满药业。2017年,力品药业先后收购了福满药业3%、97%的股权,总计对价1.66亿元,随后福满药业更名为力卓药业,成为力品药业的全资控股子公司。
万隆资产评估公司出具的追溯评估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5月,确认力卓药业于收购日可辨认净资产的公允价值为1.07亿元。自此,力品药业因收购福满药业产生了924.73万元的商誉值。
实控人、一致行动人为美籍
或许是营收主要来源于仿制药,力品药业的毛利率水平也低于同行可比公司平均水平。
2019年至2021年,力品药业综合毛利率分别为35.56%、49.26%、38.33%;同期,同行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为95.81%、85%、90.91%。
力品药业对此解释称,“由于公司核心在研新药产品尚未形成大规模销售,营收以非核心品类药品销售、药品研发服务收入为主。而微芯生物等可比公司销售收入以新药销售收入为主,毛利率较高。因此公司与可比公司收入结构性差异导致毛利率偏低。”
研发费用上,上述同期,力品药业研发投入分别为1489.34万元、1396.06万元和4592.02万元,分别占总营收的61.60%、24.58%、89.82%。对于2020年研发费用率较低,该公司称,主要是2020年营收增长较快,研发投入并未随之增长所致。
值得一提的是,力品药业的实控人为Ying Ye,一致行动人为Haijian Zhu和叶诚,其中Ying Ye和Haijian Zhu均为美国国籍,叶诚为Ying Ye的弟弟。
招股书显示,IPO之前,作为力品药业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实际控制人的Ying Ye,通过直接及间接持有该公司34.73%股份,实际支配的股份表决权超过30%;作为供应部部长的叶诚直接及间接持有该公司4.09%的股份;作为董事、总经理及核心技术人员的Haijian Zhu间接持有该公司6.4%的股份。
在创立前期(2015年),力品药业曾出现出资瑕疵的情况。该公司股东约定按照章程约定出资缴纳2250万元,该公司实收资本由1125万元增加至3375万元,约定出资股东均约定以货币形式缴纳投资款。
但最终,除Ying Ye以货币形式缴纳375万元外,其余1875万元是全体股东按原持股比例以资本公积转增完成实缴,与约定以货币形式缴纳的出资方式不一致,且该等出资方式变更未事先履行股东会的审议程序,存在程序上的瑕疵。
除此之外,力品药业还进行了4轮融资,引入国投创新、片仔癀、红杉资本、中金资本、招银肆号、君信等多家投资机构。截至发行前,红杉资本为力品药业第二大股东,持有该公司14.55%股份,片仔癀持股2.43%,南山红土持股2.87%,深创投持股0.72%。
来源:观察者网 李鹏涛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力品药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