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2月,青岛市两家海王星辰药店先后由于涉嫌销售假冒专利的产品,被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作出没收违法所得的处罚决定。
“一次次的违规处罚肯定会影响到海王星辰的品牌形象,也让消费者对其诚信产生质疑。”一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在由门店数量形成的规模优势过后,内控监管跟不上,庞大的门店体量反而成为企业发展的累赘。
“跑马圈地”后能力建设堪忧
中国医药市场容量处于快速扩容之中,2020年销售额达到4390亿元,不过与此同时,全国药店数量也在不断增加,自2017年至今,短短4年间从45.4万家增长至57.9万家,净增12.5万家。
显然,单体药店无法与生产企业进行有效议价。在竞争越发激烈的行业背景下,这无疑促进药店对加盟和并购的热衷。
2021年10月,商务部发布《关于“十四五”时期促进药品流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5年,要培育形成1-3家超五千亿元、5-10家超千亿元的药品流通企业,5-10家超五百亿元的药品零售连锁企业,100家左右的药品供应链服务企业。
公开资料显示,通过加盟品牌模式,海王星辰从1996年的第一家社区零售药店开始,到如今实现了遍布全国74个一、二线城市的3600多家线下门店规模。
但是,在海王星辰门店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背后蕴藏风险也逐渐显现,旗下药店不断出现的违规问题显示,在加盟店运营过程中,专业监管运营模式成为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能力建设。
“双通道”政策被业内称之为零售药店的春天。2021年5月,国家医保局、国家卫健委联合发布《关于建立完善国家医保谈判药品“双通道”管理机制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首次从国家层面将定点零售药店纳入医保药品的供应保障范围,满足谈判药品供应保障、临床使用等方面的合理需求,并同步纳入医保支付。
不过,周树认为,对于符合纳入“双通道”管理的定点零售药店来说,这项政策也对药店的药品管理和合规经营等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加盟并购“跑马圈地”后,如何加强零售药房自身能力建设成重点。
在政策驱动、资本介入、规模化竞争等综合因素的影响下,中国药品零售格局将面临重大变化。对于如何加强旗下连锁药店的能力建设和合规经营等问题,《华夏时报》记者多次联系采访海王星辰方面,对方官网公布的媒体关系电话一直无人接听。
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于娜 北京报道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海王星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