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红商网 >> 好公司频道 >> 正文
3年亏12亿,Keep要盈利差了一个迪卡侬?

  这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订阅会员费用的影响。因为keep中大部分的在线课程,是对会员用户免费开放的,也就是说会员人群扩大拉动了课程销售,但实际订阅费用却并没有增加。「电商在线」发现,现在购买Keep会员年费218元,但这个价格也可以购买到联合会员,也代表着会员价格其实是在不断下探的。

  该走向谁?

  现在看来,keep还很难说可以压注在哪一个板块,如何走出盈利困局,不仅是keep,更是整个移动健身市场所要考量的问题。

  Peloton一度被视为美国版Keep,虽然Peloton当下正在面临卖身的窘境,但两者的对比或许也能看到keep的未来。

  从起家路径来看,Peloton从做内容卖单车开始,其圈定的用户变为能够支付 2000 美金买一辆单车的高付费用户。之后的增长,也是更专注于同类用户,形成了“小而美”的循环;Keep则是从工具到内容起家,然后去做消费品,在大量非付费用户中寻找付费用户,而包括广告的业务模式,也让 Keep 更寻求用户规模的增长,从前文也能看到,从免费到付费的过程,基本是Keep自掏腰包在教育用户。

  起点不同,导致了用户对于内容的粘性也不一样,“Peloton”的订阅用户月流失率一直维持在 1% 以下,“Keep”的核心用户(一个月内至少 4 天进行课程锻炼的 MAU)的第 12 月平均留存率为49%。

  也就是说,虽然现阶段大家赚不赚钱、收益能不能大幅增长靠的是软件,但是硬件可能才是核心竞争力。优爱腾这些长视频平台就是很好的例子,内容优质可以形成护城河,但不具备垄断性,更是难以拉动平台走向盈利。

  毕竟花几千美金、几千人民币购买了硬件的用户,比单纯订阅内容的用户的迁移成本要高太多。

  如果想要走向健身产品,迪卡侬和lululemon或许是绕不开的标杆案例。迪卡侬2020年财报显示,其全球销售额144亿,电商占比增长140%。同样是吃到疫情之后线上+健身的红利,迪卡侬的盈利能力几乎让健身界同行刮目相看。迪卡侬的优势在于用独特的设计、压缩供应链成本,加上体验式卖场,把各种运动场景做划分。

  2003年迪卡侬进入中国市场,有超过40种自有品牌,涵盖自行车、球类运动、轮滑、跑步、有氧健身这些常规运动,甚至包括马术、潜水、射箭等较为独特的运动装备,为顾客提供一站式购物。相比耐克、阿迪达斯,同样是国际品牌,许多同类商品价格便宜得真是令人咂舌。19元一件的快干T恤,15元一个的运动背包,79元一件的健步鞋……在迪卡侬,这些商品被统一称之为“蓝色货品”,拥有难以想象的超低价。

  多品牌/品类运营+超低价销售的经营方式,核心在于企业在产品设计端就是面向成本的设计思路,即先定价再设计产品。产品的设计强调的是实用和耐用,并尽可能地选择标准化的原材料或者模块化,将复杂度在设计源头就很好地进行了控制。采购与生产制造环节,都是集品牌、设计、采购、OEM制造、物流、零售于一体,整个供应链条上只有制造这一部分是交给OEM代工生产。

  目前看来,Keep要在健身用品的品类和场景划分度上变得更丰富度,获得更高的毛利,迪卡侬是一个目光所及的榜样,但如何突破Keep的供应链能力,或许是它要面对的问题。

  而lululemon的发展路径,也是健身品牌的另一种思路。从瑜伽裤这样的大单品出发,围绕瑜伽人群搭建了私域运营,再延展到生活方式,从而扩展到更大人群。从这一点来看,Keep其实具备这样的机会,一手是中产爱健身人群,一手是平台搭建私域能力,但Keep目前还缺少一个核心单品的助推。

  从天猫旗舰店的数据来看,目前销量Top1是店内的跳绳,单价在149元,虽然销量好,但是从品类本身的覆盖面到单价来看,都不具备扩张到更大市场的可能。

  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后,Keep如何继续破局?从迪卡侬和lululemon的身上,或许能找到一些答案。

  来源:电商在线 杨泥娃

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Keep

东治书院2024级易学文士班(第二届)报名者必读
『独贾参考』:独特视角,洞悉商业世相。
【耕菑草堂】巴山杂花土蜂蜜,爱家人,送亲友,助养生
解惑 | “格物致知”的“格”到底是什么意思?
❤❤❤【拙话】儒学之流变❤❤❤
易经 | 艮卦究竟在讲什么?兼斥《翦商》之荒谬
大风水,小风水,风水人
❤❤❤人的一生拜一位好老师太重要了❤❤❤
如何成为一个受人尊敬的易学家?
成功一定有道,跟着成功的人,学习成功之道。
关注『书仙笙』:结茅深山读仙经,擅闯人间迷烟火。
研究报告、榜单收录、高管收录、品牌收录、企业通稿、行业会务
★★★你有买点,我有流量,势必点石成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