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建国也曾提到,汇通达和阿里的合作不是简单的财务投资,而是深度的化学反应与产业融合。
在股东层面,阿里巴巴也是汇通达的最大外部股东。根据招股书,IPO前,汪建国为公司最大股东,持股32.56%;阿里巴巴持股19.08%;汇通达CEO徐秀贤持股14.01%;央企基金持股5.30%。
或许很多人都会好奇汪建国的创业初衷,即为何在当时就瞄准了农村市场呢?要知道,虽然农村市场潜力巨大,但市场环境却相对更为复杂。包括镇与镇、村与村文化、生活习惯等都不尽相同,具有较强的分散性与特殊性。
这其实与汪建国的出生和成长经历关系密切。汪建国出生在六十年代,三年困难时期,从小在吃不饱饭的环境中长大。据汪建国回忆,小的时候,当还分不清叔叔和伯伯的时候,其父亲就告诉他见到农民叫伯伯,见到工人叫叔叔。“农民管你有饭吃,工人管你有衣穿。吃饭比穿衣重要。”汪建国说,“应该说是农民养育了我,是农村启蒙了我。”
特别是伴随经济的发展,汪建国越来越看到了农村与城市之间的明显差距。汪建国表示,改革开放40年,中国农村的生产组织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极大提升了农村生产力,但农村的商业组织却没有根本性改变,城乡之间存在“肠梗阻”。
深厚的农村情结之外,对农村商业的持续探索还离不开汪建国在农村方面的早期工作沉淀。1981年,从江苏省商业学校毕业之后,汪建国被分配到江苏省商业厅,工作核心职责是推进“江宁地区农村体制改革”。
前三年,在江宁的湖熟镇和淳化镇,汪建国在体制改革上主要做三件事,第一件事把人民公社转为乡政府;第二件事把供销社恢复成集体商业;第三件事在农村建立农工商联合体,现在可以说是做农村的商业生态。
“我们围绕自己熟悉的商业流通领域,不断探究通过商业的方式服务农民。过程比较曲折,也经历了很多失败,但我们一直没有放弃。”汪建国表示,农村市场需要农村的人来干,还要“土洋结合”。
50岁再创业
不到半年连续收获2家IPO,投资版图庞大
在汪建国堪称传奇的商业故事里,对于农村商业的不停摸索也只是其中一角。自1991年汪建国正式投身商海以来,至今已在创投领域建立了庞大的资本版图。
1991年,31岁的汪建国萌生了从机关到企业去的想法,从省商业厅转任到了省五交化所。7年时间,他成为了江苏省五交化公司的总经理,推动了五交化的国有企业改制以及专业化零售连锁转型,并将其改名为五星电器。
1998年,五星电器正式成立,主要做空调批发经营业务,兼做部分零售。2001年,五星电器从专业空调专营店转型成为全品类电器综合零售店,逐步走向全国连锁。
2009年,汪建国卖掉了五星电器,重新出发,开始了大刀阔斧的二次创业,创办了创业孵化平台五星控股集团。通过这个平台,汪建国不仅创办了汇通达、孩子王、好享家三家独角兽企业,还培育出了独角兽企业橙易达、瞪羚企业阿格拉等。而就在4个月前,孩子王正式在A股上市。
与此同时,依托产业资源,五星控股集团也从产业经营转向产业经营与资本经营并重。汪建国2017年组建星纳赫资本,短短几年的时间,星纳赫资本的管理规模就超过了百亿,覆盖各个投资阶段,投资方向集中于大消费和科技,投资项目包括中国飞鹤、巨子生物、中创新航、极兔物流、妍丽、胖虎科技、万润新能源、细刻、奶酪博士、瑞芬生物、喜姐炸串等。
而汪建国个人,也以LP的角色投资了多家一线机构,包括鼎晖投资、嘉御基金、红杉资本、高和资本等。
可以说,作为连续创业者,通过不停拓展边界,汪建国自身也完成了从公务员到创业者,从企业家到企投家的自我进化。在汪建国看来,创业不是原来干什么就依旧干什么,原来怎么干就依旧怎么干,这样是创不好业的。创业就是要换个跑道,寻找新路径,找到新增长点。
“离开五星电器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我的工作方法要彻底改变。”汪建国表示,“我的任务在于找项目,建团队,制定一个好的机制,让年轻人冲锋陷阵。我给他们舞台,给他们机会,帮助他们成功,这是我的愿望。”
来源:投中网 马慕杰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汇通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