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晶存储上市后频繁变更业务模式,大额预付款连审计机构也无法核实,加上主要客户“大换血”,引发市场质疑声不断
被出具科创板首单“非标”年报的紫晶存储(688086.SH)又摊上事了。
2月11日晚,紫晶存储公告称,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进行立案调查。这距离公司登陆科创板还不到两年时间。紫晶存储也是科创板开市以来首家被立案调查的上市公司。
受此消息影响,紫晶存储在14日开盘后迅速以20%的跌幅跌停,15日再度下挫7.77%,截至16日收盘,报收14.15元/股,创上市后新低,总市值约27亿元。
虽然公司在公告中并未对信披违规所涉及的具体事项作出说明,但市场普遍认为,或与公司2020年年报信息披露有关。
紫晶存储创立于2010年4月,主营光存储介质、光存储设备,以及基于光存储技术的数据智能分层存储及信息技术解决方案。公司于2016年在新三板挂牌,2018年摘牌,于2020年2月在科创板首发上市。
不过,上市首年的年报,紫晶存储就被审计机构出具了保留意见。此后,上交所多次就大额预付款的真实性、业务模式改变、以及大客户变动频繁等问题发函问询。
在业绩上,紫晶存储自2020年上市后连续两年业绩下降。2020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减少24.71%。2021年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50万元到975万元,同比减少93.74%到90.6%。
“变脸”的不仅仅是经营业绩,还有二级市场股价。自2020年7月中旬开始,紫晶存储股价震荡下跌,2021年4月30日年报发布日公司股价跌停,当前14.15元/股的股价,已跌破21.49元/股的发行价格。
值关注的是,紫晶存储前十大流通股东中几乎尽数为投资公司,其中不乏达晨创投、王思聪旗下普思资产、上海东方证券资本投资有限公司(下称“东方证券资本投资”)等知名创投机构。这不免令人好奇,这些机构为何看上了紫晶存储?此次公司被立案股价下跌,投资机构的收益会缩水多少?
Wind数据显示,紫晶存储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六名在2021年前三季度减持了股份。2021年至今,达晨系已减持了约2.93%的股份,并计划再减持1%。由东方证券资本投资担任普通合伙人的两大私募基金计划减持2%。
上市后“业绩变脸”
紫晶存储上市后,业务模式出现较大变化,业绩也大幅下滑。
2020年年报显示,紫晶存储实现营收5.63亿元,同比增长8.97%,净利润1.04亿元,同比减少24.71%。这份年报被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保留意见,成为科创板首单非标年报。保留意见主要涉及预付技术开发费及预付设备款和应收账款可回收性问题。
公司2020年末预付款项高达1.36亿元,同比激增253%,其中包含7823.44万元的技术开发费用。同时,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高达41%。审计机构认为,无法对预付款项的商业实质、应收账款的可回收性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紫晶存储在回复问询函中表示,前述预付技术开发涉及九家供应商,均系首次合作,而且是以承兑汇票全额支付,并且九家供应商中存在多个关联关系。
首次合作就向供应商预付全款,是否不够谨慎?
上交所要求公司说明“在未实现销售收入的情况下,向供应商大额支付预付款的原因”,紫晶存储解释是为了合作尽快落地,因而于提前支付100%预付款,但直到2021年3月两大项目还是没有明确进展,新合作最终落空。
进入2021年,紫晶存储的业绩大幅下降。根据业绩预告,2021年度公司预计将实现净利润650万元到975万元,同比减少9727.64万元到9402.64万元。
对于下滑原因,公司称主要系业务商业模式有所变化,叠加新模式业务处于建设期间暂未形成服务收入等。
而业务模式变化带来的客户变动,也正是监管机构的另一大质疑点。
上市前,紫晶存储的客户以系统集成商、第三方数据中心运营商、电信运营商等终端客户为主。上市后,公司转变为通过设立参股或控股项目公司,再经项目公司或其关联方具体开展业务。也就是说,部分参股公司成为客户,且互相之间还有关联。这本质上有通过关联交易放大业绩的可能。
2020年末前五大应收账款欠款方中,有三家是紫晶存储的关联方,包括北京中弘智慧科技有限公司、山西紫晶天众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数莲紫宸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后两家公司还有同一个股东——广州达豪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紫晶存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