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风光无限、并于2010年成功登陆港交所的“减肥茶第一股”碧生源如今市值仅剩不足3亿,与巅峰时期的52亿港元相去甚远,市值蒸发超50亿,股价已崩跌近96%。
截至今日(1月10日)收盘,碧生源报0.172港元/股,收跌3.91%,总市值约2.80亿港元。
昔日火遍全国大街小巷的“给你的肠子洗洗澡”的“减肥茶大王”,究竟发生了什么?
2021全年预亏至少1.2亿
亏损额度或创新高
1月5日,碧生源发布盈利预警公告,公告称,预计集团2021年净亏损将达到1.2亿至1.3亿元人民币,归属于股东的净亏损预计5000万至7000万元人民币,收入将较2020年的12.9亿元减少约15%。
如果最新盈利预警中的数额准确,那么这将创碧生源历年来亏损额度新高。
(来源:碧生源盈利预警公告截图)
而这早已不是碧生源首次亏损了。
事实上,自从上市后第二年,碧生源就陷入了亏损漩涡。根据碧生源历年公布的财报,2011年,其亏损额为4087.6万元。上市后的10年中,有5年都是亏损的,其中2018年的亏损额达到9529.9万元。
根据2020年财报显示,碧生源两款王牌产品常润茶与常菁茶(原碧生源减肥茶)的收入分别为1.92亿元和1.99亿元,合计收入3.91亿元。然而在其刚上市的2010年,碧生源这两款产品合计收入曾一度达到8.7亿元,仅常润茶一款产品的收入就达5.66亿元。
与此同时,碧生源的毛利率也在不断下降,从2010年上市之初的近90%,一路下降到2020年的70.7%。
(来源:碧生源2020全年财报)
而根据碧生源发布的2021年年中财报显示,2021年上半年营收6.71亿元,净利润2642.9万元。2021年上半年,碧生源的其他产品收入同比上升122.7%至1.00亿元,收入占比也由2020年同期的7.3%上升至14.9%。相比之下,碧生源的主营业务三茶、减肥药品的收入在2021年上半年则出现了下滑。
据了解,碧生源的其他药品包括增长主要是滴眼液较2020年同期增长明显。除了滴眼液外,燃卡女王生酮、酵素、外贸跨境保健食品及抗糖等产品销售收入增长也带动了碧生源的其他产品收入增长。
(来源:碧生源2021年中财报)
但值得一提的是,财报发布后,碧生源在2021年8月16日港股开盘后股价大跌,一度跌超20%。
可见,市场对碧生源的财报反应并不好。
从卖茶到卖楼
艰难求生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此次盈利预警公布的一个多月前,2021年12月底,碧生源对外公告称,将以5600万元的价格,出售位于上海市普陀区的几处房屋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出售事项所得款项净额将用作公司主业发展和营运资金需要。
(来源:碧生源公告)
而这甚至不是碧生源首次卖资产以填补公司运营资金需要。
早在2018年,碧生源业绩巨亏超9000万,在当年年底,碧生源就披露,将其位于北京西四环的碧生源总部大楼作价5.55亿元出售。
此外,从2018年底至2019年底,碧生源相继以5.55亿元出售了北京畅升商务咨询有限公司,以及作价1.25亿元出售了子公司碧生源食品饮料的100%股权。
出售资产短暂填补了碧生源的亏损大坑,使其2019年扭亏为盈。根据碧生源2019年财报,其全年实现营业收入8.12亿元,同比增长114.6%;净利润1.62亿元,同比扭亏。
但在财报中,“出售附属公司收益”是2.22亿元,可碧生源这种卖资产求生的路子,又能持续多久呢?
多次爆出产品安全以及广告违规问题
屋漏偏逢连夜雨,碧生源深陷亏损泥潭时,其产品的安全问题也是不断。
根据天眼查信息显示,碧生源2020年7月,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对包括碧生源、汤臣倍健等10款中外轻食代餐粉进行品牌抽检时发现,碧生源常菁茶霉菌和酵母超出标准值近8倍。
2022年1月,北京市场监管局抽检食用农产品、保健食品、肉制品、调味品、水产品等多类食品,共计检出18批不合格食品,碧生源牌常菁茶也名列其中。
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抽检发现,1批次碧生源牌常菁茶霉菌和酵母项目超标6.8倍。
碧生源也多次涉及产品广告违规。根据媒体AI财经社报道显示,据统计,碧生源在公司上市前的2007年至2009年三年内,就曾23次因广告违规被“点名”;仅在广东,碧生源就接到了19份监管部门的公开警告。其产品广告还因严重欺骗和误导消费者、夸大保健功效等原因,上过广东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黑榜”。
而天眼查信息还显示,碧生源系公司还因“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合同纠纷”等原因被起诉达125次。
(来源:天眼查)
来源:中国基金报
搜索更多: 碧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