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5.96亿元,同比增长35.3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0.03亿元,同比增长29.59%。
而爱尔眼科业绩和股价的高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并购投资的模式,其主要通过并购基金先进行体外培养,等到医院运营成熟后,再收购进入上市公司体内,这种模式可以避免新建医院盈利爬坡期对上市公司当期净利润的影响。
据统计,自2014年起,爱尔眼科通过引入产业基金进行资产并购,平均每年并购医院超30家。截至2021年6月30日,爱尔眼科医院数量高达155家,分布在全国各地一二三线城市,在民营上市眼科医院里一马当先。
就在2021年最后一个月,爱尔眼科抛出一份大手笔并购公告,拟分别从亮视长银、亮视长星、芜湖远翔天祐、天津爱信手中收购14家医院的部分股权。
股价近腰斩
然而,爱尔眼科现今的股价较2020年12月31日已跌超30%;较2021年7月历史高点已跌超45%,市值已经从最高点蒸发了近1900亿元。
与此同时,知名基金也纷纷出逃。爱尔眼科2021年三季报显示,高瓴集团、“公募一哥”张坤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混合型基金等明星机构从前十大股东中消失。
这与其疯狂扩张的模式不无关系。在爱尔眼科以工业流水线式的手术为主的发展模式背后,几乎不做深度研究。2018年—2021年9月,爱尔眼科研发支出占比分别为1.22%、1.53%、1.38%、1.36%。
2018—2020年爱尔眼科研发投入情况(单位:万元,%)
要知道,医药行业创新药是行业塔尖的根本原因是技术壁垒,研发是塔尖企业的重中之重。如果一家医疗公司的优势是建立在渠道、销售上,而不是技术上,那么长期看,并不能站在医疗行业的巅峰。
这种过于重视外延扩张的模式,也导致爱尔眼科医疗事故频发的主因。这也许是艾芬质疑的,也是市场亟需了解的。
另一方面,爱尔眼科在实现数量和业绩增长的同时也积累了庞大的商誉。截至2021年9月30日,爱尔眼科的商誉值达41.26亿,占总资产的18.91%。如果未来业绩增速放缓趋势延续,爱尔眼科也会存在商誉减值爆雷的风险。
此外,爱尔眼科还频繁因发布虚假广告而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点名。数据显示,2015年到2019年,爱尔眼科的子公司因出现违法广告、违规生产与销售等行为,被行政处罚100次左右。
尽管爱尔眼科处于医疗黄金赛道,已经形成了渠道、规模、品牌等优势,但考虑到其疯狂的扩张模式,投资者在投资时务必要保持高度谨慎。
来源:证券之星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爱尔眼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