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推股权激励均遭质疑
不确定性的试剂盒遭爆炒,引发股价九涨停,这期间,监管质疑其有从中获利嫌疑。
股价大幅上涨与九安医疗的利益勾连,源自其实施的股权激励。
2020年,九安医疗实现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激励对象1286人,包括副总经理王湧、丛明、财务总监孙喆、董秘邬彤等,行权价格为11.53 元/份。行权条件是达到业绩考核目标,具体为,以2019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0年至2022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分别不低于70%、20%、40%。
2019年,公司营业收入为7.06亿元,以此计算,2020年至2022年,其目标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12亿元、8.47亿元、9.88亿元。
去年三季度,在推进股权激励时(激励对象明单调整时间为去年10月15日),公司营业收入已经达到16.07亿元,超过目标数。
因此,市场质疑,九安医疗的股权激励,业绩考核没有挑战性,存在利益输送嫌疑。
蹊跷的是,今年10月25日,2020年股权激励计划第一个归属期开始行权,第一个行权期符合行权条件的激励对象187人,可行权的期权数量为304.7万份。原本6元多的股价历经连续涨停,股价超过16元。
这意味着,187名激励对象可从中获利约0.14亿元。如果股价没有本轮大幅上涨,则是浮亏。
因此,股价大幅上涨与行权“完美撞车”,交易所也因此质疑九安医疗,是否存在涉嫌通过拉抬股价便利2020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的激励对象自主行权以获利情形。
不仅仅是2020年的股权激励计划,目前正在推进的股权激励计划,也被质疑存在利益输送情形。
根据2021年激励计划草案,公司拟向激励对象授予738.5万份股票期权,行权价格为6.49元/股,激励对象总人数为354人,其中,仍然包括副总经理王湧、丛明、财务总监孙喆、董秘邬彤等四人。行权条件仍然为业绩考核目标,以2019年营业收入为基数,2021年至2024年的增长了分别不低于20%、40%、70%、80%。据此计算,2021年至2024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不低于8.47亿元、9.88亿元、12亿元 、12.71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九安医疗实现营业收入7.90亿元,相比2019年前三季度增加 54.30%,而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已完成2021年业绩考核指标的 93.27%,全年业绩达标基本上已成定局。
显然,这一业绩考核要求不具有挑战性,难以达到激励效果。
业绩考核指标的设定还存在诡异。根据业绩考核目标,2024年的营业收入较2023年仅增长5.9%,远低于前三个考核年度的营业收入增速。
为何2024年的营业收入增速大幅下滑?九安医疗作出这样的判断有何依据?
显然,这样的业绩考核目标太低。
对此,交易所也下发了关注函,要求九安医疗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公司层面以2021年作为首个考核期的确定依据和合理性,2021年公司层面业绩指标的设置是否能达到激励效果,2024年增长率指标较前一考核期的提升显著低于前三个考核期的原因及合理性。此外,交易所还要求公司说明本次股票期权激励计划是否存在向相关人员变相输送利益情形。
值得一提的是,上市以来,通过IPO及定增,九安医疗已累计完成融资18.41亿元。而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总资产25.21亿元。
对比发现,上市12年来,九安医疗不仅主营业务亏损,扣除募资后,资产规模也没有明显扩大,公司整体上似乎没有什么发展。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明鸿泽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九安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