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透露,融创预期出售事项将于2021年度录得税前亏损约人民币27.2亿元。
不过,这一亏损是参考被出售股份于融创2020年财报的账面价值计算而来,拉长时间线来看,从增持到出售,该公司投资的贝壳股票每股增值102.74元人民币,如此算来,融创这笔投资实际获得46.59亿元的收益。
不少投资者在公开平台表示,融创两次减持均属于贝壳股价低位,收益率并不算太高。
融创自渡
的确,低位减持压缩了这四年融创投资贝壳的收益率,但在地产行业沉浸多年的孙宏斌,对事情的轻重缓急或许理解得更透彻一些。
对融创中国而言,回流资金是当下最正确且更迫切的事项。
毕竟,在银行“两道红线”与房企“三道红线”的压力下,降负债、保现金早已成为现阶段房企的主旋律。
回到融创本身,多渠道回流资金,与“降负债”的目标不无关系。
在此前的业绩会上,孙宏斌坦言,基于目前公司自身战略选择的考虑,融创今年不但要降负债率,也要降负债规模。
截止到2021年6月30日,融创中国的总负债9971.22亿元,整体基数较大。不过,报告期末,公司一年内到期的债务为909.62亿元,现金余额为1231.9亿元,非受限制资金为1010.99亿元,能够覆盖短期债务。
从“三道红线”指标来看,上半年,融创净负债率下降9.4个百分点至86.6%,非受限现金短债比升至1.11,剔除预收款项后的资产负债率降至76%,各数据进一步改善,剩一项指标踩线。
另外,瑞银近期的一份研究报告分析,按融创2014至2020年现金流往绩估算,料融创表外债务约2000亿元,相对其表内债务3040亿元(当中910亿元属短债)。该行假设所有表外债务是短债,即总短期债务约2920亿元。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房企融资艰难,即便近期政策回暖,融创似乎没能享受到融资环境放松带来的“红利”。
房企融资闸门关紧,从银行贷款到公司债、企业债,再到非标融资,以及海外融资平台基本都被加上了“紧箍咒”,房企多渠道回流资金已是普遍现象。
进入四季度,房地产金融政策有所回暖,开发贷和信用贷出现了边际放松,特别是交易商协会11月9日举行的房企代表座谈会被市场认为是房企融资的一个转折点,此后房企信用债发行明显提速。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查阅,11月以来,包括保利发展、招商蛇口、首开等多家房企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注册发行中期票据,而龙光、金地、万科等也接连发行融资计划。
对比来看,融创在债券市场的表现稍显寂静。
“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在外部融资减少与自身减债需求之下,融创需要“自渡”。
除了出售贝壳股权,近一个月,融创接连出售项目公司股权、出售商管公司、配股融资、大股东无息借款等方式,回流资金近200亿元。
来源:观点地产网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融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