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赖处置资产等保壳
自称涉足元宇宙较深的大富科技,是否真的有本事难以判断,有待进一步检验。可以肯定的是,上市已有10年的大富科技处于艰难保壳困境。
公开资料显示,2010年,大富科技登陆深市创业板,当年,公司经营业绩表现不俗,实现营业收入8.6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7.25%、79.69%,扣非净利润为2.28亿元,同比增长68.67%。但这样的强劲增长势头只是昙花一现。
上市第二年,大富科技净利润下滑至1.87亿元、扣非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5.36%、38.11%。2012年,上市第三年,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1.91亿元、-2.47亿元,陷入亏损。2013年、2014年,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大幅回升,2014年净利润为5.36亿元,但扣非净利润只有2.70亿元。2015年,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96亿元、0.28亿元,下降幅度为82.07%、89.80%。
从2016年开始,主营业务盈利能力颇为惨淡。2016年至2020年,公司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1.25亿元、-5.12亿元、0.25亿元、-3.55亿元、0.35亿元,2017年、2019年大幅亏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0.06亿元、-5.22亿元、-3.12亿元、-4.46亿元、-1.38亿元,连续五年亏损,合计亏损14.24亿元。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为17.40亿元,同比增长5.52%,净利润、扣非净利润分别亏损0.77亿元、1.44亿元,同比下降372.39%、215.61%,仍然为亏损。
今年上半年,公司主要产品射频产品毛利率大幅下降,仅为1.03%。
大富科技为何沦落至主营业务持续亏损的境地?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11年至2018年,在7年之内,大富科技豪掷约40亿元进行收购,进行产业转型,而这些并购多为追逐市场上的热点概念,正是因为这些并购,让公司集齐了4G概念、物联网、石墨烯、特斯拉、智能穿戴、虚拟现实、无人驾驶、高分子材料、OLED等众多热门概念。这些并购,一度拉升了股价,抬高了营业收入,但并未提升盈利能力。
相反,由于这些并购推动的产业转型并不成功,大富科技频频发生大额资产减值损失,导致经营业绩承压。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上述产业转型项目,不少存在虎头蛇尾的情形。2016年,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募投项目之一柔性OLED显示模组产业化项目因行业发展不及预期已终止。石墨烯概念相关参股公司乌兰察布市大盛石墨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能实现业绩承诺,业绩补偿义务人截至今年6月底仍未履行补偿义务。
频繁涉足市场热点概念,试图进行产业转型,但相关业务后续发展情况不佳,市场因此质疑,大富科技存在借助市场热点概念炒作公司股价。
K线图显示,二级市场上的大富科技,股价曾大起大落。
来源:长江商报 记者 明鸿泽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大富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