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沃尔玛高管和部分外媒口中,沃尔玛被塑造成“通胀斗士”的形象。该公司首席财务官布雷特·比格斯(Brett Biggs)表示,庞大规模和产品广度令其不会将较高的投入成本完全转嫁给顾客,而是自我消化了一部分压力。这也令消费者和仓储超市山姆俱乐部的付费会员在通胀压顶之时更多选择到沃尔玛购物。
路透社也报道称,沃尔玛在第三季度保持了较低的价格,以吸引购物者进入商店。该公司在美国拥有5000多家门店,其规模和与消费品公司的优势使其能够以更低的价格销售商品,这在美国通胀率处于30年高点时是一个关键优势。
沃尔玛表示,广告业务贡献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供应链对利润率的压力。当前,零售商正积极追逐消费品牌的广告收入,在自己的网站和门店中吹嘘其丰富的购物者数据和优质媒体空间。
这家零售商预计,全年美国同店销售额将增长6%以上,而之前的预测是增长5%-6%,因为预计节假日期间对玩具和服装的需求会激增;调整后的利润预计约为每股6.40美元,高于之前的6.20-6.35美元;第三季度,受益于较高的食品杂货需求和人们在商店购买更多东西,不包括燃料的美国同店销售额增长了9.2%。根据路孚特的数据,分析师预期为增长7.04%。
财报显示,剔除汇率波动和资产剥离的影响,沃尔玛国际业务增长约10%。该公司称,这是因为受益于中国和印度Flipkart的强劲销售,Flipkart在印度排灯节前的促销活动中得到很大助力。
路透社报道截图
中国市场方面,沃尔玛并未披露具体的营收数据。不过,从该公司近期的动态来看,其在中国市场的策略基本以转型为主。
最明显的动作便是关店。截至9月,沃尔玛今年已在中国关闭25家大卖场。而从2016年到2020年,沃尔玛4年时间里在中国关闭了80家门店。
事实上,大卖场业态在中国早已风光不再。
在外资零售三巨头当中,家乐福和麦德龙已经决定退出中国市场。其中,家乐福中国于去年6月将80%股权作价48亿元卖给苏宁,麦德龙也将中国市场业务出售给了中国零售商物美。
大卖场衰落的原因,主要在于互联网经济下,电商、社区团购等业态发展迅速,这让传统大卖场受到巨大冲击。除此之外,中国市场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并且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消费习惯,业态相比地广人稀的美国也更加丰富。
在中国失意的沃尔玛也开始调整市场策略,转向山姆会员店这一新业态。山姆会员店遵从低SKU的产品策略,毛利率高于普通商超和卖场。
观察者网曾报道,2016至2020年,国内山姆会员店以平均每年3家新店的速度在增长。截至2020年底,山姆会员店在中国共开设31家门店,拥有付费会员超过300万。进入2021年,门店数量又增长到33家。
但无论是门店规模,还是品牌粘性上,山姆都没有形成绝对优势。
与此同时,山姆会员店在美国的老对手Costco也正在中国加速布局,除首家上海门店外,还有4家门店正在筹备中。但即便山姆、Costco这样的会员店头部玩家,在中国市场依然面临着不确定性。目前并没有足够证据可以证明这一模式能在中国行得通且可以广泛推广,毕竟山姆二十年间也只开出33家门店,Costco至今只开了1家门店。
来源:观察者网 吕栋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沃尔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