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晚,餐饮龙头海底捞(06862.HK)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报告。2021年上半年,海底捞实现营收200.94亿元,同比增长105.9%;净利润9650万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9.65亿元,实现扭亏为盈,同比上升110%。
同时,海底捞还宣布了董事会成员的变动情况。值得注意的是,辞职的两名董事都是海底捞的创始人,其中一人是海底捞创始人、董事长张勇的妻子。
或受上述影响,截至8月25日收盘,海底捞股价降2.95%至27.950港元/股,最新市值1526亿港元。今年2月,海底捞股价创出历史新高,达85.8港元/股,市值超过4500亿港元。仅仅半年,就蒸发近3000亿港元。
野村东方国际证券此前发布研报称,海底捞虽因低基数销售额同比增速超100%,但总收入仍较预测值低约12%。
瑞信研报则称,海底捞上半年亏转盈,收入按年增长1.06倍至200.94亿元,均符合集团的初步审计。但平均翻台率和顾客人均消费双双下降,因而对海底捞的盈利前景和餐厅扩张有所忧虑。该行将海底捞目标价亦由50港元大幅下调36%至32港元,维持“中性”评级。
每天开出1.6家新店
今年上半年,海底捞扩店速度惊人。
根据公告,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底捞全球门店数达到1597家,相比去年底增加了299家,可知海底捞在2021年上半年几乎每天开出1.6家新店。对比非疫情期间的2019年上半年,海底捞新开门店数量仅130家。海底捞2018年门店新增262家,2019年新开门店302家。
实际上,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早在今年6月份已就开店情况进行了反思。张勇在海底捞投资者交流会上坦陈:“2020年6月份我判断疫情在9月份就结束,进一步作出扩店的计划,现在看确实是盲信。当我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已经是今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应的时候已经是3月份了。”
但张勇也表示,目前的情况,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当生意不好的时候,会锻炼出一批店长,因为我们不主张去找好位置,把流量费给员工而不是房东。”
门店数量攀升亦导致海底捞物业租金及相关支出、折旧摊销等成本端数据同比增长。报告期内,物业租金及相关支出约为1.99亿元,同比增长125.2%。折旧及摊销费用为21.69亿元,增长67.2%。
截至2021年6月30日,海底捞资本负债比率为75.4%。
瑞信认为,集团需要释出运营复苏或有新增长动力(如第二个主力品牌)的明确信号,以证明其更高的市场价值。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副会长赖阳也公开表示,下一步,海底捞应探索更多品牌的发展,加大对非火锅类产品的投入与研究,形成品牌集群与不同消费内容的组合,寻求多品牌多系列的发展。
翻台率降至3次/天
不过,海底捞的餐厅收入依然是其上半年的主要收入来源。
据财报,海底捞餐厅收入这项业务半年营收194.2亿元,同比增长112.2%,营收占比96.6%,较2020年同期的93.7%进一步提高。
虽然业绩较上年同期向好,但海底捞一直引以为傲的翻台率却跌到了3次/天,比2020年疫情期间还低。2020年上半年,海底捞的翻台率为3.3次/天。2018年至2020年,海底捞的翻台率分别为5.0次/天、4.8次/天、3.5次/天。
中报显示,其中,一线城市翻台率为3.0次/天、二线城市翻台率为3.1次/天、三线及以下城市翻台率下降最大,从3.6次/天降至2.9次/天。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