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君咨询餐饮连锁专家、和弘咨询总经理文志宏也对中国商报记者表示:“海底捞股价的大起大落,一定程度是因为资本市场过度神话了海底捞。例如今年2月海底捞股价达到峰值85港元,总市值接近四千亿元。而另一餐饮集团百胜中国2020年的营收几乎为海底捞的一倍,净利润也远远高过海底捞,可即便海底捞市值蒸发了一大半,二者当前的总市值却相差无几,在2000亿港元左右波动。所以从整体而言,资本市场不应过度神话海底捞,海底捞当前的市值也并非市场传言的跌入谷底。”
增收不增利
实际上,市场对于海底捞的忧虑并非没有依据。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海底捞当前的财务状况整体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窘境,与此同时,海底捞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举扩张、加速开店的蝴蝶效应也在不断显现。
数据显示,2020年海底捞新开业了544家餐厅,平均一天新开1.5家门店。根据年报,海底捞全球门店数量从2019年12月31日的768家增至2020年12月31日的1298家,聘用员工总数超过13万人。
与此同时,海底捞的翻台率却呈现下滑趋势。2016-2019年,海底捞的翻台率分别为每天4.5、5.0、5.0、4.8次,2020年海底捞翻台率下跌至3.5次,新开门店的翻台率仅为2.8次。
这一指标对于餐饮行业而言至关重要。业内有分析指出,3次/天的翻台率系海底捞单店的盈亏平衡线,如果跌破3这一数字,门店将处在微利或亏损状态。职业投资者董翔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去年疫情下,张勇作出逆势扩张的决定,海底捞门店数量几近翻倍。海底捞在疫情前的扩张是相对有支持的,但是去年的加速扩张导致了企业管理和人才的不足,尤其是能胜任的店长不足,同时加大了海底捞门店在城市的布局密度,单店翻台率下滑也是可以理解的。”
文志宏也坦言,作为一个大型连锁企业,海底捞发展越快、扩张越快,越会对企业自身的人才和管理提出更大挑战。一方面,包括疫情在内的黑天鹅事件的影响仍未完全消退;另一方面,海底捞仍然是重资产发展模式,对于这样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而言,十几万的员工以及直营化的门店,无疑需要承受巨大的成本压力,这也是为什么海底捞目前增收难增利的原因之一。
海底捞方面则表示,公司的内部管理方式一直处在动态变化中。从早期的师徒制度到后来的家族长制度,从大小区的立与废到设置“教练”指导门店,从考核员工的“计件工资”制度到考核门店的ABC评级制度,均是为了适应发展需要而演化出现的。去年海底捞门店数量净增500余家,虽能通过提高门店覆盖密度,减少顾客等待时间,进一步改善顾客体验,实现持续提升顾客满意度的目标,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反复影响,2020年国内接触型消费下降,新开门店投资回报周期被拉长,短期业绩承压局面未能得到缓解,并一直持续到2021年上半年。
来源:中国商报 记者 贺阳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