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以来,控股股东刘泽刚以及公司董监高等不断减持股份。而且目前,刘泽刚持有合纵科技股份质押比例达77.29%,引起投资者质疑大股东是否“准备跑路”
业绩巨亏之下,实际控制人协议转让股权的决定,让北京合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合纵科技,300477.SZ)控制权稳定性受到挑战。
7月18日,合纵科技公告称,控股股东刘泽刚和持股5%以上股东韦强,与徐海飞、江海证券签订了《股份转让协议》,拟通过协议转让方式向徐海飞转让其持有的合计2885.5万股无限售流通股,占公司股份总数的2.67%。
对于转让目的,公告称是为了偿还刘泽刚在江海证券部分质押债务和降低股票质押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协议转让完成后,虽然刘泽刚仍为合纵科技控股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但第二大股东信达证券持有该公司9.42%的股份,与刘泽刚减持后持股比例仅相差2.32%。
同时,《投资时报》研究员发现,2017年以来刘泽刚以及公司董监高等不断减持股份。而且目前,刘泽刚持有合纵科技股份质押比例达77.29%,引起投资者质疑大股东是否“准备跑路”。
合纵科技公告的发布,也引来深交所关注函。根据要求,该公司需要结合股东持股比例差异、未来增减持计划、董事会人员构成和提名权限、信达证券参与公司经营管理的情况和意愿等,说明仍认定刘泽刚为公司实际控制人的依据及合理性,并充分评估刘泽刚能否对公司实施有效控制,拟采取的维持控制权稳定性的措施。
跨界转型新能源,业绩遭遇巨亏
合纵科技原业务是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及相关技术服务,该公司于2015年挂牌创业板。上市后第二年,合纵科技开始谋求转型,并跨界到新能源产业链。
2016年10月,该公司以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购买江苏鹏创100%股权,其中发行股份支付对价1.316亿元,支付现金5640万元。同年12月,合纵科技又通过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相结合的方式购买湖南雅城100%股权,交易金额5.32亿元,其中发行股份3.75亿元,支付现金1.57亿元。
江苏鹏创和湖南雅城这两家标的资产,分别是电力工程设计、生产电池用磷酸铁的业务,当时均为高溢价收购。其中,溢价4.5倍收购江苏鹏创产生1.43亿元商誉;溢价2.5倍收购湖南雅城产生2.79亿元商誉。
收购后的第一年,合纵科技的业绩短期爆发过,但随后就开始明显下滑。2017年至2019年,该公司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1.09亿元、20.08亿元和18.94亿元,分别实现净利润1.31亿元、5104.35万元、6386.95万元。
当初高溢价收购的负面影响在2020年集中显现。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该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3亿元,同比下降31.4%;实现净利润-7.8亿元,同比下降1314.72%。
巨额亏损正是来自于对之前收购资产的商誉减值计提。根据公告,因受到市场行情和2020年疫情影响,锂电上游材料价格近几年出现大幅波动。因在锂电材料新技术和新产品开发过程中增加的库存,合纵科技判断该项资产存在进一步减值的情形,2020年度计提存货减值损失2.52亿元。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合纵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