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8年以来,关于海底捞的相关研报,方正证券共计发布6份。具体来看,方正证券2018年发布1份研报,2019年发布3份研报,2020年没有发布相关研报,但2021年以来已经发布3份,这一数据同发布总量最多的天风证券和光大证券相同。
在海底捞市值泡沫尚在的2月4日,方正证券发布了《海底捞:中式火锅龙头,正处黄金发展期》,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2
不再沸腾的海底捞
自2018年9月港股上市后,海底捞头顶着无数光环,更是创造了餐饮股的市值神话,其股价于当年10月29日创下最低价15.27港元/股后逐渐攀升,至2021年2月16日到达历史最高股价85.75港元/股,涨幅高达257.58%。
然而,2月16日的股价似昙花一现。自此,海底捞股价呈单边下行态势,一去而不复返,至6月23日,跌幅近55%。
被新冠疫情笼罩的2020年,海底捞营收286亿元,同比增长7.8%,而巅峰时期的2018年,其营收增速为59.53%;2020年净利润3.09亿元,同比下降86.8%,即同比2019年,海底捞少赚了20.38亿元。
在净利大幅下滑之际,海底捞的门店扩张热情未曾消减。2020年新增门店544家,全球门店网络增至1298家,平均每天开出1.5家门店,创下公司成立以来开店速度的新高。
不难得出,快速的门店扩张非但没有为其带来显著效益,反而出现了营收增速暴跌、净利润骤减,甚至翻台率显著下降等情况。
财报数据显示,海底捞2020年平均翻台率为3.5次/天,2019年为4.8次/天,2017年与2018年整体翻台率达到5次/天。据悉,凑凑火锅已经恢复到了2019年的业绩,海底捞的翻台率仍然只有疫情前的70%左右。
对于海底捞,“成也开店,败也开店”。新店无疑能够驱动业绩增长,但新开门店需要“爬坡期”。新门店相对老店盈利能力必定是差的,如此一来,快速布店拉低了海底捞的平均盈利能力和单店翻台率。
对此,海底捞曾将翻台率纳入员工KPI,拼命提高翻台率后,直接影响了业绩和消费者体验。
财务承压后,海底捞也曾通过涨价弥补盈利缺口。但涨价的效果并不突出之外,消费者的投诉量还累计攀升。
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门店544家,意味着需要544位有经验的店长。然而,在大规模扩店大需要人才之时,海底捞在人员层面却出现了严重漏洞。
海底捞对外承认自身的管理短板和应对能力不足的缺陷。说到底,快速扩张背后的人员储备乏力和内部管理不善是其业绩下滑的根本原因。
有观点指出,在疫情期间逆势扩张更像是海底捞在餐饮市场的一场豪赌。在疫情大面积影响餐饮业情况下,海底捞的规模和股价不可不谓逆势增长。股价增长的背后自是少不了二级市场对海底捞门店快速扩张的肯定。
海底捞股价如今这般跌幅,是前期涨幅过大、泡沫释放的阵痛期。
来源:环球老虎财经app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海底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