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龙在招股书中强调,由于公司主要通过经销商销售及经销公司产品,故诸如“经销商减少、延误或取消订单,经销商选择或增加销售竞品,未能与现有经销商续约或维持关系等”均可能导致公司收入波动或减少,甚至对财务状况及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话虽如此,卫龙却在2020年对经销商进行大规模“洗牌”。数据显示,2020年期初公司经销商数量为2592家,期内新增1490家,终止2132家,净减少642家,期末经销商为1950家,较2018年1849家仅小幅增长。对此公司解释称,是为了优化渠道资源配置,提高对经销商的管理效率,扩大单个经销商的覆盖范围和运营规模。“公司于2020年Q3举办了经销商评审大会,采取了比常规考核更具选拔性的评审标准,从而主动终止了与综合评分相对较低的经销商的业务关系。并淘汰业绩增长不及预期、交易不活跃的经销商。”
相比线下庞大的销售体系,卫龙的线上发展却并不顺利。2018-2020年,卫龙线上渠道产生的收入分别为2.32亿元、2.51亿元及3.82亿元,占同时期总收入8.4%、7.4%及9.3%。谈及线上渠道乏力的原因,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道,线上产品的特点是价值高或者量大,而辣条的低值定位就导致其与电商属性不匹配。“如果花10块钱就能买到一包很大辣条,那消费者就不会一次性买20、30元的,只会少量多次购买。”
“辣条的消费场景最初期是学校附近的小卖部,这也是辣条的主战场,经过多年发展,辣条的消费者已逐渐长大,他们对于辣条的消费带动了辣条销售场景的多元化,从学校附近的小卖部到社区超市再到大卖场,未来还会逐渐走向线上渠道。”朱丹蓬同时肯定,线上渠道会是卫龙下一步发力方向。
百亿营收能否顺利实现?目标or画饼需拭目以待
中国网财经记者注意到,辣条单价虽低,利润却不小,而卫龙销售收入增长的背后,更多得益于原材料成本下降和产品售价提升。招股书显示,卫龙的原材料成本占同期总收益的比重从2018年的31.3%下降到2020年的27.8%,而每千克调味面制品的平均售价由2018年的13.9元逐渐增加到2020年的15元。在此情况下,2018—2020年,调味面制品分别实现34.4%、37.2%和37.6%的毛利率。
然而,涨价策略并不是挽救销量增长停滞的明智之举。对消费者来说,面对琳琅满目的休闲食品,辣条的可替代性高,口味不及肉制品,健康不及素食品,唯一突出的竞争力便是价格低廉。然而复盘卫龙发展不难发现,其产品溢价与品牌形象提升密不可分。
原本,活跃在学校周边的卫龙辣条被视为“五毛零食”的代名词,但近年来,卫龙通过一系列营销手段成功竖立了自己的“网红地位”。卫龙在招股书中坦言,其经营业绩取决于营销及促销计划的有效性。而这背后,则是不断上涨的开销。2018-2020年,卫龙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35亿、2.81亿和3.71亿元,其中推广及广告费用分别为2680.9万、3082万和4665.8万元,可见2020年卫龙广告费同比增长51.4%,大幅超过2019年15%广告费增速。
与此同时,卫龙的库存过期风险不断加大。2018—2020年,卫龙的存货金额分别为3.06亿元、4亿元和5.41亿元,存货周转天数分别为51天、60天和67天,生意似乎越来越难做。即便如此,创始人刘卫平仍在2020年卫龙合作伙伴大会上喊出,2022年销售目标为100亿元。那么百亿宏图究竟是目标还是画饼,仍有待市场检验。(来源:中国网财经 记者 贾玉静)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