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2年披露的招股书中,企鹅作为公司固定资产,账面价值506.08万元。对于将企鹅列为固定资产,大连圣亚解释为:企鹅单位价值高,每只30万元左右,生存期10年左右,且对环境适应能力较强,饲养保障能力高,考虑其单位价值和存续与收益时间较长,将其列入固定资产核算较为合理。
招股书中提到了企鹅的来源,同时大连圣亚表示今明两年将引进更多数量的企鹅。
2004年年报中,其他业务利润中具体项目包括企鹅出租。该项目业务收入4.8万元,业务支出0.24万元,2003年未有此业务。
2005年企鹅出租业务收入9.90万元,支出0.50万元;2006年收入15.07万元,支出3.53万元。上述其他业务利润在年报中存在了三年,“企鹅”从2007年年年报中“消失”。
直到2014年,“企鹅”再次出现在了年报中。2014年一年,大连圣亚改造了企鹅制冷系统,将87.42万归入固定资产。南极企鹅人工繁育研究开发项目本期发生了30万元支出,同时该项目新增30万元政府补助。
2015年年报中,该年度新增约294.55万元的移动企鹅馆为固定资产。
2016年,大连圣亚成功自主繁育白眉企鹅30余只。2017年成功自主繁育巴布亚企鹅32只,帽带企鹅首次繁育成功2只。2018年大连本部项目成功自主繁育巴布亚企鹅32只,哈尔滨项目成功自主繁育巴布亚企鹅15只;是国内成功繁育企鹅数量最多的单体场馆。2019年大连项目成功自主繁育巴布亚企鹅39只,哈尔滨项目成功自主繁育巴布亚企鹅18只。
上交所追问是否存在会计差错
并非每年年报都出现的企鹅业务,是否属于主营业务?有投资者发出疑问。
5月18日,上交所再度向大连圣亚下发问询函,针对2020年公司销售消耗类企鹅确认销售收入1876.00万元,处置生产类企鹅确认336.00万元资产处置收益。上交所让核实并补充披露:2018-2020年消耗类和生产类企鹅销售和会计处理情况,包括销售数量、销售单价、销售金额、销售客户、企鹅来源(自行繁育还是外购)、企鹅归属区域(展区还是暂养区)、会计处理(确认收入还是资产处置收益);2018-2020年各季度的企鹅销售情况,分析是否存在2020年第四季度突击销售的情形;结合公司在2018-2020年企鹅销售情况说明消耗类企鹅销售是否具有偶发性和临时性,是否能够形成稳定的业务模式。
根据年报及问询回复,2008年以来公司繁育的企鹅既有作为展示用(即生产性生物资产),也有用于对外销售的(即消耗性生物资产)。2020年10月,公司现任管理层接管公司后,认为前期公司会计处理不区分生产性生物资产处置收益、消耗性生物资产销售收入做法不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应将专门用于对外销售的企鹅的销售收入作为主营业务收入,并对公司会计政策进行明确:具有出售目的的企鹅作为消耗性生物资产,出售时确认收入;具有展示目的的企鹅作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处置收入扣除账面价值及相关税费余额计入资产处置收益。
对此,上交所指出,目前,公司未对前期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仅从2020年1月按照新的会计政策处理。上交所要求公司核实并补充披露:结合现任管理层接管公司的具体时间,说明公司现任管理层接管前与接管后的企鹅销售业务模式及持有意图,以及是否发生变化,同时说明2020年公司现任管理层接管前和接管后生产类企鹅和消耗类企鹅各自的销售数量、销售金额以及会计处理;结合公司对生产类企鹅和消耗类企鹅的管理方式、内部控制情况,说明两类企鹅是否可以明确区分以及具体分类依据,并提供相应支持性文件;说明前期会计处理不符合会计准则的情形是否属于前期会计差错,以及公司未对前期财务报表进行追溯调整,仅从2020年1月按照新的会计政策处理的依据;年审会计师认为前期会计处理不符合会计准则的依据,以及执行执行的审计程序,并说明是否与2008年历任管理层访谈其持有企鹅的目的,是否查询2008年以来公司内部决策文件或相关资料,是否与2008年以来历任会计师沟通前期会计处理的依据。
第二次问询要求大连圣亚5个交易日内回复上交所。5月24日,回复到期之日,大连圣亚申请延期回复。
来源:雷达财经 吴艳蕊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