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当升科技全年实现营业收入31.83亿元,同比增长39.36%,实现归母净利润3.85亿元,同比增长284.12%。
由于当升科技在2019年计提了5.75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仅以收入端的变化对比,2020年,当升科技的收入增幅超出杉杉股份约34.6个百分点。
费用控制“短板”
与同行业上市公司相比,杉杉股份在费用控制上的差异更为显著。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杉杉股份确认的销售费用金额为3.02亿元,同比减少38.73%。同期,公司确认的管理费用金额为5.05亿元,同比增长3.3%。
以收入占比计,2020年,杉杉股份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3.68%和6.15%。
根据年报,2020年,负极材料公司璞泰来和贝特瑞的销售费用分别为1.15亿元和1.23亿元,正极材料公司厦钨新能和当升科技的销售费用分别为2668万元和2884万元;同期,上述四家公司的管理费用分别为2.12亿元、2.04亿元、8998万元和8848万元。
经计算,2020年,璞泰来、贝特瑞、厦钨新能和当升科技四家公司的销售费用占比分别为2.18%、2.76%、0.33%和0.91%,管理费用占比分别为4.02%、4.57%、1.13%和2.78%。
以上述数据对比可知,2020年,杉杉股份销售费用超出同行0.92-3.35个百分点,管理费用超出同行1.58-5.02个百分点。
同时,2020年,杉杉股份的财务费用约为2.79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3.39%。同期,四家同行的财务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分别为3.06%、2.44%、1.48%和1.54%。与同行业公司相比,杉杉股份在融资上花费的成本是尚未上市的厦钨新能的2.4倍,也远高于其他已上市公司。
而在研发费用占比上,杉杉股份的投入占比又相对偏低。数据显示,2020年,杉杉股份累计投入的研发费用约为3.93亿元,同比减少4.59%,公司研发费用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约为4.78%。
2020年,四家同行业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5.61%、3.27%和4.66%。2020年,杉杉股份的研发费用占比处于可比公司下游。
此外,2020年,杉杉股份在其他应收款以及资产减值损失上的变化尤为值得关注。
根据年报,2020年,杉杉股份共计提各类资产减值损失2.05亿元(包含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较上年增加3609万元,同比增长了21.35%。其中,公司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金额为380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231万元,同比增长562.66%;公司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为1.29亿元,较上年增加4723万元,同比增长57.64%。
按细项划分,2020年,杉杉股份计提的长期应收款坏账损失约为2671万元,同比增加4622万元,公司计提的其他应收款坏账损失金额约为1389万元,同比增加1909万元,增幅均超过100%。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2020年年末,杉杉股份的其他应收款账面余额约为4.33亿元,较2019年上升了2.11亿元,同比增长95.18%。
按欠款方归集,2020年,杉杉股份期末第二大其他应收客户为宁波联康财品牌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下称“联康财”),应收账款金额约为6191万元,占期末其他应收账款余额的14.3%。
2020年2月,杉杉股份董事会通过决议,同意将公司持有的杉杉品牌运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杉杉品牌公司”)48.1%股权(约合6416.54万股)转让予陕西茂叶工贸有限公司(下称“陕西茂叶”)、联康财、宁波衡通贸易有限公司(下称“衡通贸易”)、李兴华和祖薇薇,交易价格为人民币1.68亿元。
按照交易协议,联康财合计受让杉杉品牌公司2401.2万股,价格为人民币6291万元。上述转让价款应分三期支付,支付时间分别为协议签署日起5日内、2020年3月31日前和9月30日前。
然而,截至2020年年报披露,联康财仍未支付杉杉品牌公司的受让款。
多元化不及预期
自1999年开启转型之路至今,杉杉股份在“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上渐行渐远,随着经营“版图”的持续扩张,杉杉股份的业务逐渐“横跨”正极、负极、电解液、光伏、充电桩、储能、服装、金融等诸多领域。
与转型初期的“高开”相比,杉杉股份在持续经营中频频陷入“低走”怪圈。
根据年报,2020年,杉杉股份累计销售电解液产品1.99万吨,同比下滑4.77%;实现销售收入5.49亿元,同比下滑4.19%。
2005年,杉杉股份与上海杉杉共同出资组建了东莞杉杉电池材料有限公司从事锂离子电池电解液产品的研发及生产业务。
至2013年,杉杉股份电解液产品营业收入达到1.71亿元,归母净利润达到3149万元。
2014年起,杉杉股份的电解液业务开始陷入“增收难增利”的困难局面,公司电解液业务连年亏损。其中,2017-2019年,杉杉股份电解液业务的销售收入由2.94亿元逐步增至5.73亿元,但同期,电解液业务实现的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却分别为-2188万元、-1955万元和-4082万元。
2020年,杉杉股份电解液业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8万元,尽管已大幅减亏,但仍是亏损状态。
同时,2020年,杉杉股份的光伏业务全年实现营业收入7.92亿元,同比增长19.23%。但同期,公司全年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209万元,同比下降55.62%;公司类金融业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的净利润也降至125万元,同比下降91.24%。
此外,2020年,杉杉股份的非核心业务(充电桩、储能、服装等)亏损同比大幅增加,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业绩下滑。
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杉杉股份的非核心业务的净利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合计为-2.9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3亿元;其中,公司充电桩业务的净利润-9217万元,亏损同比扩大5960万元;服装业务的净利润-5039万元,亏损同比扩大4645万元。
“多元化”经营对杉杉股份的管理能力所带来考验是不言而喻的。或是基于此,2020年7月和2021年1月,杉杉股份先后剥离了服装品牌运营业务和类金融业务的相关股权。
年报中,杉杉股份表示,公司将对储能、充电桩、锂离子电容和新能源整车设计与研发业务采取停止新增投入、收缩业务规模、精简人员和控制费用等措施,并进一步推进储能、充电桩等非核心业务的剥离和资产处置。
不过,在计划剥离各类非核心业务之时,杉杉股份再次豪掷7.7亿美元切入LCD用偏光片领域。
2月4日,杉杉股份发布了资产交割完成公告,公司通过对杉金光电(苏州)有限公司(下称“苏州杉金)增资方式取得苏州杉金70%股权,并通过苏州杉金间接购买LG化学旗下在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的LCD偏光片业务及相关资产70%的权益。
在可行性分析报告中,杉杉股份表示,中国LCD面板产能增长与偏光片产能之间的供应缺口为公司未来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遇,收购偏光片资产将进一步优化公司的业务结构,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依旧繁杂的业务线条,杉杉股份该如何平衡偏光片与各类新能源业务之间的“天平”?
针对文中所涉问题,《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已向杉杉股份发送采访函,截至发稿未得到公司回复。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记者 王东岳/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杉杉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