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二次跨界转型的杉杉股份(600884.SH)短期业绩承压。
4月5日晚间,杉杉股份披露年报,2020年公司业绩大幅下滑,其中扣非净利润为-1.64亿元,同比减少201.72%,为公司上市20多年来首次出现扣非净利润亏损。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除了锂电材料业务之外的非核心业务,成为去年杉杉股份的业绩拖累。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包括充电桩、储能、服装等在内的非核心业务合计亏损2.96亿元,亏损同比扩大1.3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转型的过程中,杉杉股份频繁通过出售所持金融资产获得现金流及投资收益。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仅在去年,杉杉股份通过出售宁波银行及洛阳钼业A股股票合计套现超30亿元。
而随着今年2月份收购LG化学旗下LCD偏光片业务完成资产交割,同时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景气度延续,正极和负极材料盈利能力提升,杉杉股份预计,今年第一季度公司将实现净利润2.5亿元至2.8亿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4亿元至2.7亿元,同比均扭亏为盈。
减持宁波银行和洛阳钼业套现30亿
最早以服装起家的杉杉股份,目前主要从事锂电池材料业务。但随着新能源补贴退坡、原材料价格变动等影响,杉杉股份近年来的业绩压力也不小。
数据显示,2014年至2019年,杉杉股份分别实现营业收入36.59亿元、49.28亿元、54.75亿元、82.71亿元、88.53亿元、86.8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48亿元、6.91亿元、3.3亿元、8.96亿元、11.15亿元、2.7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在转型新能源的过程中,杉杉股份在2014年末开始减持所持宁波银行股票,以此获得的投资收益成为公司的业绩主要支撑点之一。其中,2019年公司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就因当年实施新会计准则,当期出售宁波银行股票获得投资收益约9.68亿元,不再计入“投资收益”范围,而是直接转入归属股东的累计盈余。
从主业获利能力来看,2014年至2019年,杉杉股份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分别为1.29亿元、2.1亿元、2.56亿元、4.41亿元、3.03亿元、1.61亿元。其中,2018年和2019年连续两年扣非净利润下降。
为了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去年年中杉杉股份抛出重大资产重组计划,计划以7.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53亿元)的价格收购LG化学旗下LCD偏光片业务及相关资产70%的权益,借此机会跨界进入到LCD偏光片市场。
而为了完成此笔交易,杉杉股份通过向大股东定增、减持、贷款等方式筹集资金。
年报显示,2020年杉杉股份实现营业收入82.16亿元,同比减少5.35%,其中扣除与主营业务无关的收入和不具备商业实质的收入后的营业收入为78.65亿元;净利润1.38亿元,同比减少48.85%。
长江商报记者注意到,去年杉杉股份全资子公司杉杉创投通过单一资产管理计划认购宁波银行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1898.43万股,并于期内减持完毕上述宁波银行股票,成交金额约为6.3亿元,获得投资收益2.2亿元,同时公司对原直接持有的宁波银行股票在去年减持6464.48万股,成交金额约为19.36亿元。今年年初,杉杉股份将最后所持的宁波银行870.88万股出售完毕,不再持有宁波银行A股股票。
不仅如此,去年杉杉股份还通过杉杉创投减持洛阳钼业8130.88万股股票,并获得来自于宁波银行和洛阳钼业的现金分红2851.55万元、2026.18万元,以及参股稠州银行按照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1.14亿元。
长江商报记者粗略计算,仅在去年,杉杉股份减持宁波银行和洛阳钼业套现超30亿元,算上现金分红部分则将获得现金30.5亿元。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杉杉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