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年前,勇闯天涯都算是华润雪花的高价产品了。近年推出的匠心营造、雪花马尔斯绿、黑狮,都在不断突破价格天花板。2019年收购喜力中国业务,更是向市场传达着高端化的强硬决心,去年上半年,公司推出新品喜力星银。
正如水井坊在这一轮高端白酒行情中掉队一样,百威和嘉士伯在啤酒市场的日子也并不好过。我们只能认为,外资在中国卖不好酒了。
华润啤酒和青岛啤酒,才是最核心的两大种子选手。
说起来,啤酒行业的故事,与白酒还真有那么几分相似。
早年,贵州茅台虽然盈利能力更强,但规模一直被五粮液压制,直到2013年前后才全面超越。茅台封神之后,五粮液奋起直追,虽仍未成功,两大白酒却是惺惺相惜。
作为一家百年酒企,青岛啤酒1993年先后在A股和H股上市。尽管华润雪花1994年才创立,但背靠华润大肆收购,不到10年就确立行业老大的地位。
如今,华润雪花一边在全国市场领跑、一边调整产品结构补短板,青岛啤酒则是立足华北、继续深化高端优势。
就像茅台和五粮液很少将对方视为竞争对手,因产品差异和势力范围的分割,华润雪花和青岛啤酒虽然竞争不可避免,但从未短兵相接、剑拔弩张。
他们共同把矛头对准了层次更高的百威和嘉士伯,以及身后的各色追赶者。
大鱼吃大鱼
决战前夜,变数仍然存在。
近几年的啤酒行业回暖,以高端化为主题,去产能便成为附带品。其中,动作最大的,便是行业老大华润啤酒。
华润啤酒早年依靠疯狂并购崛起,各大地方啤酒品牌改旗易帜拱卫雪花,也埋下了产能落后与过剩的隐患。
公司2018年、2019年、2020年上半年分别关闭啤酒厂13家、7家、2家。公司2017年底的员工总数为52000人,到2020年6月底降至28000人。
去产能带来了巨额的资产减值和裁员补偿,近年一度达到10亿元级别,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的盈利,却从长远上减轻了企业的负担,给未来几年的业绩增长埋下了伏笔。
华润啤酒能否挺住转型阵痛一劳永逸地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啤酒行业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其他厂商是否要如法炮制?这是长痛or短痛的选择。
青岛啤酒近几年的变化,在于多元化,不仅亲自下场做起了网红品类气泡水,还收购了雀巢的纯净水业务,启动第二赛道。也许在2020年报中,便会将水业务单列。
行业深耕与多元化之外,行业最大的变数,仍然是整合。只不过,现阶段的行业整合,从大鱼吃小鱼,变成了大鱼吃大鱼。
青岛啤酒的二股东,从百威啤酒当时的母公司安海斯-布希,到日本最大的啤酒企业朝日,再到复星投资,去年以来复星减持,风云再起;燕京啤酒一直是惠泉啤酒的第一大股东,百威英博作为二股东与珠江啤酒(002461.SZ)颇多互动,喜力甚至直接将中国业务卖给华润啤酒;去年,嘉士伯终于下定决心将其大部分中国业务注入重庆啤酒(600132.SH),今年将是业务整合的关键之年……
谁也不知道下一场改变行业格局的整合会发生在哪里。(来源:斑马消费)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百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