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刚回归的黄老板在一边喊出“18个月让国美恢复市场地位”口号时,其曾经的“宿敌”张近东却正在忙着“变卖”苏宁易购.
2月25日上午,先是深交所披露消息,苏宁易购因筹划控制权变更事项临时停牌。紧接着,苏宁易购在中午发布公告称,苏宁易购收到张近东及苏宁电器通知,预计转让比例20%-25%的公司股份。
公告中指出,股权受让方属于基础设施等行业。对此,有传言称,买家可能是来自江苏和广州国企,该部分股权估值范围为80-100亿元。
一场猝不及防的股权交易,难免让人回想起了苏宁此前有关“资金链紧张”的传闻。而事实上,关于张近东“变卖”苏宁相关业务的消息,也早已不止苏宁易购这一次。
值得注意的是,仅从股权架构上来说,张近东并非是苏宁电器的实际控制人。而根据目前张近东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量来计算,上述股权转让事项或将导致苏宁易购的控制权发生变更。
据观点地产新媒体了解,截至2020年三季度末,张近东、苏宁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以及苏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苏宁易购20.96%、19.99%和3.98%股权,而后者的第二大股东淘宝(中国)软件有限公司持股量为19.99%。
说到国企的入主,也让人不禁联想到了绿城曾经的遭遇,同时也让人对张近东,以及陪伴他走过了三十余年的苏宁感到有些唏嘘。
不过,据相关人士猜测,该等交易不太可能引发控制权变更,因为这些国企将仅作为投资者。
当然,究竟这只是一次财务“纾困”,还是最终可能会导致苏宁易购拱手他人,目前尚难作出定论。而不久前张近东“仗义驰援”许家印200亿战投一事,则更为苏宁存在“钱困”的说法平添了几分疑云。
那年那路口
“苏宁”这个招牌成立至今已有三十余年,在过去几十年乃至未来许多年里,张近东这个名字几乎始终与苏宁画着等号。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一个27岁的青年在南京市宁海路上租下了一个面积不足200平方米的门面,专营空调批发业务。由于门店的位置正好处在江苏路和宁海路的交叉口,于是这位青年便从两条路里各取了一个字作为自家门店的名字。
这个青年便是张近东,这家店名为“苏宁”。
填补了市场空缺所带来的利好让苏宁迅猛发展,相关数据显示,张近东在苏宁成立的第一年就赚了近千万的纯利润。在这个过程中,苏宁所推出的营销商“配送、安装、维修”一体化服务体系功劳不小。
不过,创业的道路向来不会一帆风顺。时间来到1993年,轰动南京城的“空调大战”拉开了帷幕。
不断蚕食着南京空调市场的张近东难免会动到其它人的“奶酪”。由此,当地八家商场选择联手,宣称八家将统一采购,如果有空调厂商敢供货给苏宁,他们将全部不销售该产品。
而曾辞去文员稳定工作毅然下海的张近东,显然也不是一个“安分”之人。一边维持着和厂商的良好关系,另一边持续加大营销力度;最终,张近东不仅扛过了这一场被人称为的“以小胜大”的商战,还在当年凭借着3亿元的年销售额一举成名。
尽管后来还与国美、京东等同行们有过多次“博弈”,但真正被载入到苏宁官网之中的,只有这一段“空调大战”。
同时这也是一段让张近东颇为自豪和感慨的经历,在此后多年的许多公开场合上,张近东仍对当年的故事津津乐道。
彻底打开了南京市场之后,苏宁开始进入到了高速发展期。1997年,苏宁自建南京江东门第一代物流配送中心,持续布局这其一体化服务的产业链条;1999年,南京新街口旗舰店开业,这也标志着苏宁从空调专营转型到了综合电器全国连锁经营上。
进入2000年之后,在全国多地开出连锁店,同时也开始试水地产行业的苏宁获得了更多人的关注。2004年,苏宁电器(2013年更名苏宁云商,2018年更名苏宁易购)正式于深交所上市,被人称为是“家电连锁第一股”。
需要承认的是,“苏宁”这个故事的上半集尽管有些曲折,但总体仍是呈现螺旋上升的状态。但到了故事的下半集,风格骤然转变。
两场零售大战
过去的几十年里,张近东的经历堪称是一部零售界的“斗争史”。
90年代,张近东在南京打赢了一场“本土战”。到了2000年的第一个十年,张近东和苏宁迎来了又一个对手——黄光裕和他的国美,两者之间展开了一场耗时漫长的“苏美大战”。
2004年,苏宁、国美一南一北两大家电商开始“短兵相接”,并在局部城市打起了市场争夺战。在当时,苏宁的规模仍略逊国美一筹。数据显示,2004年底,苏宁在全国的门店数为84家,国美则为116家。
和十年前一样,这时的张近东仍是那个“不愿意低头”的张近东。其曾说过一句让人记忆犹新的话:“我跟国美的黄总(黄光裕)说过,苏宁做不过国美,我就送给你。”而对于这场零售博弈,黄光裕在当时也曾公开表示:“打到苏宁和国美合并为止。”
相互放完狠话后,苏宁与国美也开始在供应、管理、资本、规模等各方面展开了交锋。
2005年,规模暂时落后的苏宁开始加速,并在南昌、呼和浩特等新进城市合共开出65家门店,这一数字相当于再造了一个2003年时的苏宁。至此,苏宁旗下的门店总数达到149 家,营业面积增加到了67 万平方米,同比增长了164%。
在这场交锋中,苏宁和国美的战术各不相同,国美一方侧重于城市的快速覆盖,而苏宁则是侧重于管理后台的搭建。全国化的供应链、物流网络的搭建,让苏宁最终获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苏宁易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