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观点认为,借由此次收购,杉杉股份将得以继承原LG化学占据的行业领先地位,进入全球仅由少数几家公司主导的LCD偏光片市场。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偏光片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中国大陆。韩国偏光片产能居全球第一,占比约为40%。
据悉,此次跨行布局面板领域,主要是由于杉杉股份新能源业务的增速下滑。公告中也指出,此次重大资产重组事宜完成后,能够降低锂电材料市场波动对公司经营业绩的影响,公司将实现剥离服装业聚焦单主业后再次变成双主业发展。
不过,杉杉股份这次“双主业”转型并不容易,除了财务上压力颇大,其收购标的本身质感也引发了广泛争议。有分析观点认为,该收购的业务或许已是“夕阳产业”。
LG化学官网显示,2018年以来,受到下游大尺寸LCD产能严重过剩、收益持续恶化影响,大尺寸偏光片价格开始急剧下降,南京、广州法人都处于严重亏损状态。于是,自2019年底开始,LG化学进行了史上最大规模人事调整,将LCD材料业务剥离的同时,迅速转型至OLED战略业务,似乎是急于将这块“烫手的山芋”转让。
不过也有分析观点指出,虽然盈利空间不大,但目前来看,面板行业内尚未有能够取代LCD地位的显示技术,绝非“淘汰产能”。即使OLED产业化已有十年,但由于成本因素,在大尺寸领域,连3%的份额都不到。且京东方在去年以几十亿购买了熊猫广电的LCD产品线,TCL以几十亿购买了三星的LCD线,两位面板龙头已经用脚投票,给出了答案。
关于并表后的的业绩影响,有分析师测算称,由于广州的两条新生产线于2020年投产并贡献利润,LG偏光片业务在2020年的净利润有望从去年的6亿元提升至10亿元,考虑到21年国产化后有望获得税收优惠,以及产业下游需求增加,净利润有望达到13亿元。
资本大佬郑永刚,13年后再出山
值得一提的是,这已不是杉杉股份第一次跨行业布局。公司成立初期从事的是服装业务,此后跨步转型向新能源,避开了服装整体行业下行的趋势。然而十年后危机再现,为了护航第二次转型“豪赌”,杉杉股份创始人郑永刚,在卸下公司一把手位置13年之后,再度出山。
即使在精明的浙商中,郑永刚的战略眼光也算得上领先且独到。1989年,31岁的郑永刚接手亏损千万的甬港服装厂,更名为“杉杉”,不仅迅速帮助服装厂扭亏为盈,还联合其他四家公司联合成立杉杉股份。
1996年,郑永刚带领杉杉股份实现资本化,成为中国服装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1998年,杉杉服饰实现国内销量7连冠,综合市场占有率高达37.4%,是当之无愧的中国服装大王。
出人意料的是,在公司风头正盛的时候,郑永刚却开始“未雨绸缪”,寻求全面转型。1999年,杉杉股份向一家碳素材料研究机构共投资3.8亿元,象征着其“双主业”布局开启,此后公司全面转向新能源领域。
事实上,早在2007年,完成转型布局的郑永刚就辞去了杉杉股份董事长一职,从杉杉股份具体的事务性管理中正式脱离出来,其埋下的种子在之后的十年间开花结果,收获颇丰。
2013年对于公司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时间点,当年杉杉股份锂电池材料业务的营业收入首度超过服装,成为公司的营收主力。次年,公司归属净利润便实现了大幅增长,从2013年的1.84亿元增至3.48亿元,涨幅高达89.58%。猛烈的增涨势头甚至持续到了第三年,2015年归属净利润6.91亿元,涨幅90.81%。
此后,国内服装行业逐渐下行。杉杉股份一边乘着新能源汽车革命的东风起飞,一边从“双主业”逐渐剥离亏损的服装业务,圆满完成转型。2018年,其锂电业务收入达到峰值,当年锂电材料营业收入为70.05亿元,占总收入比例高达79.13%。
而辞任后的郑永刚,重心便转向了投资领域。其操作涉及上市公司包括商赢环球、希努尔、艾迪西(现申通快递)、中科英华(现诺德股份)、*ST江泉、新华龙等。还曾公开表示:“依靠服装赚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而此次郑永刚重回一线,亲自上阵操持杉杉股份第二次重大转型,市场也颇为看好。甚至有市场人士表示,从这次快速收购LG偏光片业务看出,郑永刚回归上市公司后,公司的执行力明显加强,决策和执行更为快速高效。
资本大佬的这场“豪赌”结果如何,能否帮助杉杉股份度过锂电业务下滑的难关,后续值得期待。
来源: 环球老虎财经app 盛佳荦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杉杉股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