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停牌两年多的汇源果汁被联交所取消上市地位。在农历牛年到来前夕,“有汇源才算过年”的汇源,彻底告别资本市场。
失望之余,公司表示已尽最大努力、已动用一切可用资源尝试满足复牌条件。
去年2月,公司实控人朱新礼及其女朱圣琴双双退出董事会。彼时,朱新礼已被百亿巨债以及违规借款拖入深渊,成为各大债主穷追不舍的老赖。
从28年前的沂蒙山区农村致富带头人,到中国果汁大王,再到如今的老赖,朱新礼角色不断更迭,他的果汁帝国已渐行渐远。
这似乎应验了朱新礼说的那句老话:市场无情,波浪滔天,载舟覆舟,仅在瞬间。
果汁大王
在这28年里,随着朱新礼在商业上的成与败,各种标签不断为其“加冕”。不过,他最喜欢的身份,还是农民。
从早年种葡萄、办面粉厂、跑运输,以及之后亲手缔造中国最大的果汁企业,朱新礼从未离开过农村,甚至汇源果汁(01886.HK)上市之后,仍在酝酿他的大农业之梦。
1992年,南巡讲话之后,催生了一大批体制内人士下海经商,“92派”靠那个年代的信息差,积累了巨大财富,奠定了在中国商界的地位。至今,他们还活跃在中国商业领域,叱咤四方。
朱新礼的路径虽不相同,但也异曲同工。他放弃沂源县经贸委副主任官职,接手县里一家濒临破产的罐头厂,从此在果汁领域策马扬鞭。
利用“补偿贸易”,他在中国建立第一个利乐包装生产线。中国终端消费者逐渐告别罐装罐头,利乐包果汁饮料成为中国超市货架上的常驻产品。
1996年,朱新礼力排众议走出山东,在北京顺义建立工厂。从此,汇源在北京扎根、疯长。
当年,汇源首次登陆央视,出现在央视《新闻联播》后寸秒寸金的时段。为此,朱新礼砸下7000万元,超出当年公司的销售额。
很多人说,朱新礼飘了,但“有汇源才算过年”这句话深深印在消费者的脑子里。这之后,朱新礼成为央视春晚的常客。几乎每年的春晚现场,朱新礼的标志性微笑都会出现在央视的特写镜头里。
真正让朱新礼名利双收,是在公司上市之时。2007年,汇源果汁登陆港股,成为中国首家上市的果汁企业,高峰时期市值300亿元。
资本狂人
不同于很多92派靠炒地产迅速完成原始积累,朱新礼依赖于果汁饮料,不仅完成财富积累,还开创了中国果汁时代。商业大佬柳传志曾在一篇书序中如此评价朱新礼:“他身上有着企业家的非凡禀赋。”
2000年,汇源果汁已以23%的市场占有率,傲视中国果汁饮料企业,这更加激起朱新礼更大的野心。
汇源果汁的崛起,有当时国内快消品迭代、消费市场变革的影响,也与德隆系合作有不小的关联。
20年前,在乌鲁木齐一家咖啡厅里,从朱新礼与唐万新以一杯咖啡开始,成为两家企业合作的发端。这简直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合作。甚至后来,汇源差点随着德隆系金融帝国的崩溃而毁灭。
2001年,为搭上德隆系,朱新礼向德隆系出让51%的汇源集团股权,汇源集团由此迈入发展快车道。其中一点可窥全貌:全国14条PET生产线中,汇源集团独占11条。
3年后,德隆系的崩溃端倪显现。朱新礼不惜以“对赌”和德隆系摊牌,最后在北京融资2亿元,才得以在德隆系危机中退出。这也是多年前的德隆系危机中,唯一一家全身而退的企业。
一身冷汗之后,朱新礼带领汇源向资本市场冲刺,成为果汁第一股。
2008年,可口可乐向汇源果汁抛出近180亿港元的收购案,朱新礼不仅可以轻松套现74亿港元,而且可以聚焦上游产业链,完成又一个千亿级布局。
但是,这宗收购案带来的社会影响之大,超出了朱新礼的想象。
在此前,娃哈哈、乐百氏不太美好的并购、以及美加净收购后即被“冷藏”的前车之鉴,舆论把朱新礼掀上风口浪尖。不仅给朱新礼戴上“卖国贼”的帽子,最终也没有如期通过相关部门的批文。
而按照可口可乐的要求,在收购前,公司已对大量销售人员裁撤,销售渠道压缩、把资金集中扩充生产线等,公司经营危机风雨欲来。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汇源果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