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提价与精耕渠道
过去十几年的时间内,行业集中度的提升是榨菜行业一个明显的变化趋势。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根据涪陵区榨菜管理办公室统计,当地榨菜企业从2007年的102家减少至2019年的37家, 2008-2019年,包装榨菜行业CR5从46.15%提升至72.2%,而涪陵榨菜更是在这一过程中快速的抢占市场。2008 年,涪陵榨菜的市场份额为21.28%,第二名的市占率为9.56%,到2019年的时候,涪陵榨菜市场份额已经高达36.4%,比第二名的鱼泉榨菜高出25个百分点。《每日财报》研究后发现,提价和精耕渠道是涪陵榨菜在过去取胜的关键所在。
2009年至2019年,涪陵榨菜营业收入由4.42亿元增至19.9亿元,增幅近4.5倍,同期归母净利润由4137万元增至6.05亿元,增幅近14.62倍。在销量层面,2009年,涪陵榨菜共销售产品7.12万吨,2019年销售产品13.85万吨,约为2009年的1.95倍。
从数据上可以直观的发现,自上市以来,涪陵榨菜的收入及利润增速均大幅超过产品销量增速,根本原因就是公司从2009年以来就采用了十分积极的提价策略。根据券商研究机构的统计,自2008年以来,涪陵榨菜至少进行了12次产品提价。
值得注意的是,涪陵榨菜的提价是比较有策略的,回顾 2008 年至 2020 年上半年的提价操作,在十余次提价中,仅有两次是完全更改价格体系的直接提价,剩下的均是通过缩小包装推动的间接提价,可以理解成减量不减价,只有在缩小包装的空间有限时,公司才会进行价格体系的改革。
仔细思考一下就会发现间接提价策略相比直接提价是有优势的,一是频繁的价格变动对消费者冲击明显,二是价格体系改革涉及到所有产品,而缩包装可以分产品进行,更加简便,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往往难以察觉已经进行了缩量。从作用效果来说,更改价格体系的直接提价为后续的间接提价提供了空间,而间接提价则是提升公司毛利率的主要手段。
《每日财报》注意到,在渠道管理层面,涪陵榨菜在2009 年就开始推动战略经销商合作模式,意在增加渠道积极性,因为经销商的推力对营收的周期性波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提价策略的不断推进也加大了经销商的积极性,这就形成了一个比较良性的循环,涪陵榨菜借助大经销商实现了对于省地级市的占领。
但随着提价策略的不断推进,这一局面在2012年被打破,当时公司对东北、华北地区进行了产品结构调整,同时推动缩包装提价,当年销量下滑,营收增速仅为1%。2013年,涪陵榨菜首次推动渠道下沉,随后销量短期内提升显著,但后续未能持续,2014-2015年再次出现销量增长乏力。2019 年,公司亟需处理此前积累的渠道压力,通过投放费用推动第二次渠道下沉消化库存,出清渠道压力,把战略重心转移至常住人口占比6成的县级市场,当前县级市场覆盖率从2019年之前的20%提升至70%以上。
从过去十年的发展来看,在不断提价的过程中,涪陵榨菜的销量呈现明显的周期性波动特征,二者很难同步共振,前几次销量的萎靡可以通过渠道的下沉来解决,那未来在市场已经下沉到足够基层的时候,这一问题该如何解决?
换句话说,未来如果公司还希望继续维持提价的策略,那么在销量上恐怕很难有大的起色,这也就回到了我们前文所讨论的产能激进扩张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者的谨慎是不无道理的。
来源:每日财报 刘阳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涪陵榨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