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变重”
除了漂亮的数据之外,本季财报另一个值得关注的信号是,农产品已被拼多多提升至更高级别的战略位置。
财报发布的同时,陈磊表示,从宏观供给看来,伴随着国内零售格局的变化,以“拼”为核心的新消费业态,正由中国消费市场传导至流通侧和供给侧,推动包括农产品分销、品牌建设等在内的传统模式发生颠覆式变革,使得平价高质的商品,成为内需消费的主流。
陈磊表示,拼多多通过赋能实现将农产品直接运到用户餐桌,成为了中国最大的农产品上行平台。接下来,平台将继续加大在农产品领域的“重”投入力度,持续投入买菜业务,与合作伙伴共建冻库冷链,提升农产品流通的效率。
拼多多加大在农产品领域“重”投入的原因不难理解。
从自身而言,农产品本来就是拼多多的优势品类,2015年4月拼多多前身拼好货上线时,即定位生鲜水果电商。
此后,随着拼多多一路壮大,生鲜品类交易额也水涨船高。公开数据显示,2018年,拼多多卖出了653亿农产品,2019年财报显示,拼多多农副产品的成交额达1364亿元同,比增长109%,农产品的活跃买家达2.4亿,同比增长174%,复购率超过70%。
从需求端来看,衣食住行的是人的基本需求,农产品更是人类生存最刚性的需求,市场空间巨大且非常稳定。
艾媒网今年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0-2019年中国农产品批发商品销售额保持增长态势,2018年达到1.08万亿元。2019年中国加强了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农产品购销继续快速增长,预计农产品销售总额将达到1.26万亿元。
另一个不容忽视的外因是,今年疫情期间,生鲜电商的市场被进一步激活,而多地农产品批发集散中心出现疫情的现状,显示了传统农产品批发模式存在的卫生安全隐患,进一步倒逼农产品流通环节继续简化,在这一趋势下,能将供给端与需求端直连的平台价值重大。
市场空间可观之外,拼多多在农产品品类上已经沉淀了自身壁垒。
事实上,做好农产品交易并非易事。根据全国城市农贸中心联合会、智研咨询提供的信息,在当前的农产品交易链条中,批发市场构成贯穿城乡和国内外的农产品流通大动脉,发挥着主渠道、主力军的作用。2018年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年批发交易量达到9.12亿吨,批发交易额达到5.32万亿元,2019年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总额5.66万亿元,交易总量为9.59亿吨。
批发市场的存在实际上是在农产品流通底层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情况应运而生的解决之策。国内农产业供给端比较分散,物流网络在更加末梢神经端的建设还有很大提高空间,同时,农产品的生鲜属性对物流有更高要求,这意味着如果要实现农产品直达消费者餐桌需要解决系列问题。
正因如此,拼多多过往在农产品领域的成绩价值不仅在于GMV的增长,更重要的是其在长期发展中沉淀下了自己的客群、品牌认知和供应链。
通过拼购、社交裂变等创新的产品设计,以及百亿补贴等运营方式,拼多多在很短时间内实现了打破圈层的流量渗透,缩短了农产品的交易链条,帮助许多农户实现农产品与用户间的直达。在供给端,拼多多也通过建立多多大学等方式,以专业知识培训赋能新农人,改造供应侧。
在此背景下,陈磊明确释放加大投入农产品的战略是顺理成章的选择,可以推测,拼多多接下来围绕农产品供应和物流的建设还会加大,这不仅意味着投入变“重”,也意味着拼多多的业务会“变重”。
农产品的上游供应链依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拼多多加大围绕农产品交易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在改善供应链水平的同时,会为构筑自身更为稳固的竞争壁垒。
从更为长远的时间线来看,由于生鲜是购买频率非常高的品类,拼多多发力农产品还会提升用户粘性、活跃度和消费水平,进而继续激发平台的发展潜力。
总而言之,拼多多死磕农产品背后,实际是对交易需求的底层理解做出的战略决策,这是接下来一段时间观察拼多多的核心方向,也会决定拼多多未来之路的长度和宽度。
来源:资本侦探 王舷歌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拼多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