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贷双高
《投资时报》研究员梳理中公教育近三年财报注意到,2017年—2019年中公教育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及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分别为1.60亿元、2.63亿元及7.20亿元,投资规模较小。截至2019年末,该公司三个在建工程项目已经完成投资5.72亿,尚需投入4.18亿即可达到预算总投资额,公司货币资金能够支撑上述项目投资。
然而,在资金长期充裕的情况下,2019年中公教育短期借款却同比增长78.41%至28.67亿元,占总负债的比重高至43.90%。而该公司同期的利息支出为1.08亿元,较上一年同期的0.13亿元同比骤增735.00%,手续费也同比增长了178.00%至0.99亿元,从而导致财务费用增加2.07亿元。
进入2020年,中公教育高额短期借款情况并未有所变化。截至一季度末,该公司的短期借款又创下新高,达37.17亿元。而其同期的货币资金比上一年末减少16亿元,为11.49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则比上一年末增加42亿元,达59亿元。另外,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资产负债率也创下历史新高,达到86.84%,负债总计115.20亿元,同比增长36.57%。
还需要注意的是,中公教育近年来的高额分红问题引来了深交所问询。据财报数据披露,2018年—2019年,中公教育的现金分红分别高达14.19亿元和14.80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123%和82%,占当期可供分配利润的99%和97%。几乎将上市后赚得的利润全部分掉。
对此,深交所在问询函中要求其解释确定分红方案的理由以及是否将造成公司流动资金的短缺。中公教育在回复中表示,“高比例分红合理,当经营现金流不足的时候,可以向银行借款,不会给公司财务造成负担。”
频遭投诉被点名
除了业绩下滑、负债创新高的问题外,中公教育近期的消费者口碑也出现下滑,陷入退费风波。据了解,今年3月以来,各大在线投诉平台关于中公教育的投诉量出现激增。以黑猫投诉和聚投诉平台为例,相关投诉分别超过了300条和200条。
不少用户反映中公教育存在“不退费,退费难,霸王条款”的问题,而师资和教学质量跟不上是退费的核心原因。今年3月市场有消息称,中公教育面试协议承诺30至40天退费,然而过去两个月后依然没有进度。此外,还有学员称从去年3月开始要求退费,一直被拖6月仍没有结果。
2020年7月14日,中公教育“退费纠纷数量居高不下”的问题甚至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导致该公司被北京海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点名。
来源:投资时报 研究员吕贡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中公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