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医药行业,研发资本化的确定往往存在较大的主观性,上市公司经常将其作为利润调节工具。
在此背后是金赛药业的业绩承诺压力。2019年,长春高新收购金赛药业29.5%少数股权时,业绩承诺方金磊、林殿海承诺,金赛药业2019-2021年的净利润分别不低于15.58亿元、19.48亿元、23.20亿元,累计不低于58.27亿元。
金赛药业大客户之谜
长春高新2019年收购金赛药业剩余股权的交易报告书给出了2017年度和2018年度金赛药业的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可以发现,除全国性药品流通企业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和华润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和区域性药品流通企业浙江英特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外,金赛药业的部分客户规模较小,与《证券市场周刊》2013年第41期题为《长春高新:小门诊部支撑的百元股神话》的报道中曾指出的问题类似,金赛药业依然难逃个别“大”客户实为小门诊的嫌疑。
根据天眼查,金赛药业2017年第二大客户、2018年第四大客户杭州健儿医疗门诊部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企业,注册资本100万元,截至2019年年底实缴资本仅有5万元,就是这样一家小民营门诊部,在2017年和2018年为金赛药业分别贡献了1.02亿元、1.09亿元的销售收入。
另外,金赛药业2017年第五大客户成华保和和顺社区卫生服务站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注册资本仅有6万元,但在2017年为金赛药业贡献了7243万元的销售收入。
金赛药业上述两家“大”客户,实缴资本或注册资本均未超过10万元,每年从金赛药业采购的药品却达到了数千万元,甚至超过亿元,如此的“不匹配”恐怕需要引起投资者的警惕。
对此,长春高新相关负责人表示,部分患者在大型公立医院检查诊断确诊后,存在到门诊开具处方、取药的现象,主要原因在于,大型公立医院每次开药量通常较少,无法满足患者的用药需求;且门诊相比公立医院能为患者剂型和规格更为齐全的药品。
然而,《处方管理办法》第16条和第19条针对医疗机构购进同一通用名称药品的品种、剂型,及处方量均有明确的数量规定,且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而根据公司上述解释,门诊比公立医院开药量大、提供剂型、规格种类更为齐全,是否违反了《处方管理办法》的规定?
除上述情况外,金赛药业2017年第三大客户、2018年第二大客户重庆金童佳健高儿童医院有限公司(下称“重庆金童佳”),及其2018年第三大客户上海健高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最终受益人或疑似实际控制人又都指向了同一“神秘人”——薛强;根据天眼查,这位“神秘人”在近两年先后投资了多家从事类似业务的公司。
值得注意的是,金赛药业大客户之一的重庆金童佳在2019年3月薛强对其实现控制之前,曾是金赛药业的关联方。收购报告书显示,重庆金童佳、武汉健高综合门诊部有限公司、杭州健高儿科门诊部有限公司均为金赛药业彼时联营企业上海金蓓高医院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下称“金蓓高投资”)的子公司。2017年和2018年,上述关联客户为金赛药业带来的销售收入分别为9837万元、1.89亿元。
2019年,金赛药业退出对金蓓高投资的投资,薛强继而实现对上述三家客户的控制。根据天眼查,薛强自2019年起共投资了十几家名称中含有“健高”字样的公司,这些“健高”系公司又是否均与金赛药业之间存在业务往来呢?对此,长春高新并未给出正面的回答。
更为关键的是,在业绩承诺期(2019-2021年)的起始之年,薛强陆续密集地投资这么多家“健高”类公司,完全只是巧合吗?“神秘人”薛强到底是谁?
来源: 证券市场周刊 记者 薛宇/文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长春高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