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今年上半年燕京啤酒业绩下滑严重,董事长被调查,应该说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品牌形象,动摇资本信心,进而干扰市场渠道销售,但是对于消费市场层面影响有限。”酒类营销专家蔡学飞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
“四十有惑”
作为地方国资控股的燕京啤酒创立于1980年,早在1997年6月便登陆资本市场,成为A股早期重要的上市公司之一,2010年该公司啤酒生产销售量位于世界啤酒行业前八名。
从财报数据来看,燕京啤酒的巅峰出现在2013年,在当年创下137亿元营收最高值后,该公司便正式进入下行通道。2018年及2019年虽有所好转,但今年上半年,燕京啤酒的业绩进一步下滑,实现营业收入约55.65亿元,同比减少13.89%;净利润约为2.69亿元,同比下滑47.46%。
在蔡学飞看来,燕京啤酒多年来一直在发力中高端产品,并且尝试以产品差异性来提升品牌年轻化程度,包括定制酒在内的多种销售模式变革,但是中国啤酒消费升级趋势明显,而且呈现碎片化趋势,“在这样的趋势下,燕京啤酒整体品牌价值感较低,缺乏高品质代表产品,因此一直进程比较缓慢。”
4月初,川财证券在一份关于啤酒行业深度调研的报告中称,长期来看,啤酒行业结构升级趋势明显,高档啤酒销量占比持续提升,国内高端啤酒CR5(百威、青岛、华润、嘉士伯、喜力)市占率高达78.4%,其中百威市占率高居第一,达到46.6%,青岛、华润市占率分别为14.4%、11%,分列第二、三位。
换言之,在高端市场竞争中,当前营收规模位于A股7家啤酒上市公司第二的燕京啤酒仍处于下风。实际上,在布局全国化进程中燕京啤酒亦处于劣势。相关研报资料显示,国内啤酒行业在经历整合并购潮之后,当前呈现寡头垄断竞争格局,目前国内5大啤酒巨头中,仅华润、青岛、百威完成了全国化布局,相比之下,燕京啤酒与嘉士伯的区域化属性更强,其中前者在北京、内蒙古、广西优势较大,后者则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
蔡学飞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中国啤酒竞争已经摆脱工业淡啤的价格竞争,更加强调品牌、品质与场景,燕京的突围方向依然是加快品牌的高端化、加强高品质产品的研发与培育,以社群化营销为新的发展方向。
来源:国际金融报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燕京啤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