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正是互联网医院发展的关键期,国家发布了一系列互联网+医疗健康以及互联网医院管理方面的政策,同年12月,京东互联网医院上线试运营。
2019年,京东互联网医院宿迁分院宣布上线,这成为公立医院与平台型互联网医院的首次线上线下一体化合作。在多数企业仍主要集中在医疗和医药两个环节的打通的情况下,京东率先在宿迁实现了互联网“医疗、医药、医保”闭环。
早年起步于保健品等非药品类零售的电商业务,京东健康在2016年以后全面发力,布局互联网医疗、智慧服务等领域,打造线上“医+药”闭环,直到如今赴港IPO,京东健康踩对了不少时间点。
起步较晚,京东健康能更清楚地看到产业的格局和痛点,秉承“医、药联动”的清晰思路,盈利能力也在增长。
业内人士表示,京东健康此时上市,符合目前资本环境对医疗健康类公司的关注。2020年,在医疗健康领域受到了空前关注的大环境下,资本市场的众玩家资本在频频下注,对于京东健康而言,上市不仅是一条融资发展的好渠道,还可以抵御更多风险。
巨头扎堆,京东健康任重道远
互联网医疗行业被推到了聚光灯下。
2020年,我国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互联网+医疗健康”、医药、医保等相关政策接连发布,更是推动各类玩家持续布局生态体系。
京东健康是目前互联网医疗的头部玩家中,唯一实现盈利的公司。招股书显示,京东健康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总收入分别为56亿元、82亿元、108亿元和88亿元,剔除公允价值变动和非经常损益项目,京东健康在2017年至2020年上半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1亿元、2.5亿元、3.4亿元和3.7亿元。
数据显示,我国互联网医疗存在着巨大的市场机会,市场规模在2020年预计可超6千亿元。
在互联网医疗领域,目前共有阿里健康、平安好医生、京东健康三家企业在港股上市,猎云网梳理了其主营业务、活跃用户数、营收和净利润情况。
可以看出,在年活跃用户数上,阿里健康占据了绝对优势,而在净利润层面,京东健康表现亮眼。
由于同样在电商平台方面拥有巨大优势,最容易被拿来与京东健康作对比的企业就是阿里健康。作为京东健康和阿里健康的核心业务的医药电商,不得不被提及。
今年5月阿里健康发布财报,显示其总营收中医药电商业务占比达97%。如果把性质相近的预约疫苗、体检、医美等服务也算入医药电商,这一数字将达到99%。因此,阿里健康一直被认为是“披着在线医疗外衣的电商公司”。
在京东健康的四项业务里,医药电商同样占比不低。数据显示,京东健康的医药电商业务占比比阿里健康低近10个百分点,但也达到了88%。
显而易见,不论是阿里健康还是京东健康,其盈利都太过依赖电商业务,想要实现更快的增长,必须要寻找新的增长点。
“整个大健康行业市场会超过10万亿,但中国到目前为止没有一家真正专业的健康管理公司。”京东健康CEO辛利军认为,相对于欧美国家而言,中国整个健康管理行业才刚刚起步,因此在这个领域的玩家,其实都是友商,相对于京东数科、京东物流来说,京东健康没有对标的公司。
作为业内市值最高的玩家,阿里健康目前仍未打破亏损“魔咒”;最早探路线上医疗之一的春雨医生,也还没有能实现上市的愿景;而平安好医生在5年里,已经累计亏损近40亿元。
虽然互联网医疗前景可观,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的互联网医疗市场依然处在孵化期,还没有能够宣布胜利的玩家出现,在互联网医疗头部企业仍在亏损的背景下,资本对于互联网医疗的耐心可能会变得越来越小。京东健康虽然实现了微弱的盈利,但如何寻找新的盈利点、巩固商业模式,依然任重道远。
来源:猎云网 韩文静 共2页 上一页 [1] [2] 搜索更多: 京东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