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疫情的“黑天鹅”比我们想象的更加猛烈。星巴克咖啡的铁打“CP”,英国老牌连锁咖啡COSTA,如今也撑不住了,加入了关店的大潮。据媒体报道,COSTA北京和青岛两地已关近40家门店,其中,COSTA从8月开始陆续撤离了在青岛的全部门店。
对此,COSTA回应称,并没有放缓在中国开拓零售店的步伐,公司也会持续关注新的开店机会,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然而事实却是,曾经与星巴克比肩,走高端路线,在瑞幸没有出现之前始终享有中国连锁咖啡第二名称号的COSTA如今却与星巴克相去甚远。如今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已达到4000余家,而COSTA却仅有400家而已,不到十分之一。
从瑞幸的落败,COSTA的关店潮,或许我们可以得知,咖啡赛道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通畅。
1
“高冷”COSTA与星巴克
相爱相杀组CP
在瑞幸没有发明“互联网咖啡”的概念之前,COSTA与星巴克绝对是咖啡领域的一对王者CP。可以说,它们堪称咖啡的代名词。
作为咖啡连锁品牌,COSTA与星巴克有诸多相似之处。同样诞生于1971年,COSTA诞生于英国伦敦,星巴克诞生于美国西雅图。在定位上二者也十分相似,同样主打“第三空间”概念。
不过相较于进入中国市场,COSTA显然晚了许多年。在星巴克进入中国市场8年后的2007年,COSTA才在上海开出第一家店。和许多外资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做法类似,COSTA当时的母公司Whitbread集团也和中国本土企业采取的合资的做法来拓展市场。
在进入中国市场之初,COSTA就把星巴克视作最大的竞争对手,并采取了较为激进的扩张策略。COSTA在3年内开设的门店数量就达到了星巴克12年开店数量的25%,是星巴克同期发展速度的2.5倍。
在线下咖啡店最核心的选址上,COSTA使用了与星巴克“贴身”的战术,即不惜花高价把门店开在星巴克旁边,甚至“夺走”星巴克华北区盈利最多的点位。这么做的好处是,不仅可以节省市场分析和考察的各种成本,而且还能借助星巴克在消费者心中先入为主的地位,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选址上与星巴克的高度重合,堪比咖啡界的“肯德基与麦当劳”。
2
高冷品牌调性错失话语权
最终卖身可口可乐
面对中国巨大的咖啡市场,COSTA也曾定下宏伟计划。彼时COSTA制定的在中国2018年的计划是发展2500家门店,占据中国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然而现实并非想象的那般美好。
首先,虽然在众多商圈和星巴克组成的这对“绿色和红色”的咖啡店CP与麦当劳和肯德基十分相似,但却没有延续同样的辉煌。
问题就出在比星巴克晚进入中国市场许多年,但同样主打“第三空间”概念和与星巴克相似的产品定价,让COSTA在消费者的品牌认知中显得十分模糊,始终活在星巴克的阴影之下。
其次,在品质上COSTA也十分不稳定。虽然其一直宣称“完美配比”、“全球100%咖啡”、“独具匠心”的品质。
但与星巴克、瑞幸等主流咖啡连锁的全自动咖啡机操作不同,COSTA一直使用的是半自动咖啡机的操作,这让咖啡品质对人工操作的考验更大。不稳定的品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品牌形象。
再次,在市场创新上,COSTA“欧洲贵族”的品牌形象一直以来比较高冷,更受中高端白领的喜好,导致它的市场受众相对较窄,很难下沉到三四线城市,或者一二线城市相对偏僻的商圈。
而与星巴克升级外送服务、拓展星巴克臻选等副牌相对比,近年来COSTA确实在跨界产品、门店升级、数字化创新和外送服务上并没有特别亮眼的表现。
COSTA无论在门店、产品、数字化创新还是营销上,似乎都显得慢了一拍。其一直保持低调内涵的品牌调性,略显“高冷”,与消费者也鲜少互动。相比“星巴克”“星爸爸”,很少有人知道COSTA的中文名叫“咖世家”。
“佛系”的COSTA在品牌光环逐渐暗淡,产品上也难以制造太多话题的情况下,最终被星巴克远远甩在身后并不令人意外。再加上彼时瑞幸造就的咖啡神话。最终,2018年,COSTA被可口可乐以51亿美元的对价收购。 共2页 [1] [2] 下一页 搜索更多: COSTA |